灭人欲,绝人伦,断五觉,阻试听,这还是人吗?不知寒暑,不识香臭,不辨是非,无家国之念,没有亲情之观,无喜乐,无悲欢与朽木何异?
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就在于我们有思维,懂礼仪,知亲情,会劳动,会创造,会改造天地,也会创造天地,让世间万物为我所用,这才是人的本分。
超越自己的能力妄图去追求虚无缥缈的长生,却不知上天早有安排,若想长生那就得变成石头,可笑世人却愚昧如扑火的飞蛾!”
阎立德跟长孙皇后大松一口气,暗赞李泽轩识大体、明事理,他们觉得,话说到了这个地步,还有这么多充足的证据,李二应该不会再对仙道长生有非分之想了吧?
事实证明,的确如此,李二听了李泽轩一大段话,心都凉了半截,他默然无语半晌后,才幽幽地叹了一口气道:“先前你那本《西游记》上所记载的神佛鬼怪都是杜撰的?”
李泽轩心里一惊,都说李二抑佛重道,没想到居然还会看这种“离经叛道”的小说,先前他没将《西游记》刊印成书拿出去卖,主要就是考虑到李二对佛家的态度,他有一阵还担心李二看到这本小说后会找他算账呢,却没想到李二不仅“偷偷”地看完了,还没有找他麻烦。
其实这都是他自己想多了。
后世流传李二抑佛重道,主要是因为李家尊老子李耳为祖先,推崇道教有利于唐朝皇权的正统和神圣性,但实际上,李二对于佛教并没有太多的恶感,相反,整个李家与佛教还有不少渊源。
李二的少年时代正是佛教风靡全国的时期。其时,隋文帝、隋炀帝父子笃信佛教,“天下之人,从风而靡,竞相景慕。民间佛经,多于六经数十百倍。”
佛教的影响已经广泛地渗入到社会各阶层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当时崇佛已经成为朝廷内外的一种普遍风气。李氏这个大贵族家庭当然也不会例外。
大业二年,九岁的李二患目疾,李渊曾亲自到长安草堂寺拜佛,以求保佑。李二疾愈后,李渊即造石佛一尊,送入寺内供奉。这些在李二幼小的心灵里不能不打下烙印。后来他始终念念不忘儿时的这段经历,曾亲自撰诗赞颂草堂寺祖师鸠摩罗什,表达对前代高僧的崇敬和追念。
李家前期尊崇佛教,也能从李渊的几个儿子的乳名中看出来,李建成小名毘沙门,李元吉小名三胡,这都是跟佛教文化有关的名字,虽然李二的乳名史书上没有相关记载,但可以肯定的是,也跟佛教有关。
武德三年,还是秦王的李二奉命东征王世充,次年战于嵩洛间。驻守少林寺柏谷庄封地的志操、惠玚、昙宗等十三武僧一举擒获郑将王仁则,并献之于唐军,李二乘势击败王世充,这就是著名的十三棍僧救唐王事件,李二也因此对少林寺、对佛教好感大生。
但是在玄武门之变中,佛教曾暗中相助李建成,这让李二事后很是恼火,对佛教也有了那么一丝恶感,而李唐开国之初,曾经尊奉老子为始祖,李二索性就提出了“先道后佛”的政策。
但他目前为止还并没有推出什么明显针对佛教的政令,有唐一代,李家奉行儒、佛、道三教并存的政策,李二正是这一政策的奠基人。
“呃!回陛下,《西游记》上的情节的确是微臣凭空杜撰的!还望陛下不要放在心上,求仙长生终究只是虚幻缥缈的妄想而已!”
李泽轩抹了抹额头上的汗,拱手道。
“罢了罢了!朕今天是来看看你的书院准备的怎么样了,可不是为了来跟你讨论什么求仙问道的。”
李二欲盖弥彰地摆了摆手,说道,这时他才留意到屋内的巨大沙盘,他大致扫了一眼,顿时惊讶道:“李泽轩,这是何物?”
先前他跟长孙皇后在门外只是听到李泽轩描述梦境的那段话,并没有听到李泽轩跟阎立德先前讨论书院图纸的事情。
李泽轩心里正在暗骂李二不要脸呢,刚刚这波强行解释也是没谁了,这时听到李二发问,他回道:
“陛下,这便是微臣设计的炎黄书院,接下来就劳烦阎尚书派一些娴熟工匠去梅村云山之上建造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