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是谁?”
李泽轩听到福伯说不行,本来还有些失望呢,听到最后一句,顿时兴奋地问道。
“阎尚书!”
福伯捋须笑道,给李泽轩推荐了自己的老上司。
“哦!原来是他!”
李泽轩恍然大悟,他差点把这茬给忘了,阎立德可是非常有名的建筑大师啊!
据史书记载,在武德初年,阎立德为秦王府士曹参军,继而任尚衣奉御,为宫廷设计服饰、舆伞仪仗等物。
李二上位后,阎立德升任工部尚书,负责兴建宫室、陵墓等工程。曾主持修建翠微宫、玉华宫以及献陵(高祖李渊墓)、昭陵(太宗李世民墓)等重大工程,连长安城外郭和城楼都是他建的,深为李二赞许和重用。
更重要的是,李泽轩跟阎少宁关系极好,有了这层关系,请阎立德帮忙,或许会容易很多。
当然如果能顺便把阎立德的弟弟阎立本“顺过来”就更好了,因为,阎家算是名副其实的工程世家了,作为阎立德的老弟,阎立本不仅绘画技艺高超,园林建筑也是一绝,差不多可以媲美阎立德了,当时阎立德主持修建的昭陵墓,阎立本也曾参与其中,并且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好!改日我去拜访阎尚书!”
李泽轩沉吟半晌,说道。
“嗯,如此最好不过!”
福伯松了一口气,笑道。
他还真怕李泽轩将这活儿派遣到他头上,能力不够不说,他的年纪也很大了,到时候禁不住折腾啊!
“哦,对了,福伯你吩咐几个马车部那边的工匠,让他们做一辆粉红色的马车,除了颜色不一样之外,其余的用料、规格全部按照先前的“别摸我”来,做完了我给长乐公主送过去,您先忙着,我去《大唐日报》编辑部那边跟马周说点事!”
李泽轩极不负责任地交待完任务就开溜了,留下独自在风中凌乱的福伯。
………………………………
“看来我们奇趣阁工坊,是时候扩建了!”
李泽轩抬头看天,想了想说道。
“扩建?少爷打算如何扩建?先前工坊在阎尚书手上的时候,周围的民房,能搬走的都已经全部搬走了,现在咱们工坊,已经扩无可扩了!”
福伯摇了摇头,叹气道。
“既然长安城内没有地方,那我们就搬到长安城外!”
李泽轩的目光突然变得坚定起来,沉声说道。
“城外?这可如何使得?少爷这……”
任何时代的人,都是趋向于大城市的,就好比现代人喜欢往天都、魔都等大都市里钻一样,古人也不能例外。
工坊好不容易在长安城内扎根,现在李泽轩居然想把工坊搬出去,福伯哪儿会愿意?
“如何使不得?福伯,我要在梅村建书院的事情,您知道了吧?”
“这个,老朽倒是听马周说起过!”
“呵呵!听过就好!”
李泽轩点了点头,笑道:“梅村依山傍水,不仅适合治学,更适合从事生产,日后不仅我会经常留在梅村,工坊的大部分生产任务,也必须搬到那边。”
“可是那边………”
“没有可是!”
福伯刚想反驳,李泽轩就出声打断,他坚定道:“相比于长安城,梅村现在的确是偏僻荒凉、一无所有,可是等到炎黄书院建成,那个地方将会取代国子监,逐渐成为我大唐的学术圣地,将会衍生出许多其他产业链,更何况,配合着我炎黄书院培养出的人才,工坊可以获得很多便利!”
现代的一流大学,名下基本上都有非常多的公司,比如说清华大学,它旗下的控股上市公司就有三四十家之多,其中还有几个非常有名、实力超强的公司,例如清华同方、清华紫光等等,这就是所谓的产、学、研相结合,最大程度上能快速地将学术转化成财富。
李泽轩也是临时起意,想到了这么个点子,炎黄书院最初的定位,就是一所工科类的学院,当然不是说以后里面只教授工学,儒学也会教(政治需要嘛),只是侧重点肯定会往工学这方面偏,有了炎黄书院提供的工学基础,工坊肯定能搞出更加高端的黑科技出来!
当然还有一点李泽轩没说,那就是梅村被灞水环绕,很适合利用水力,来进行工业生产,特别是一些表面精度要求非常高的冲压锻件,水力冲锻能够完美地满足要求,到时候,李泽轩或许可以考虑做一些更牛逼的黑科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