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后娘养的算学馆

不一会儿学生们都反应了过来,有几人忍不住窃窃私语,还有十几个衣着较为朴素的学生一齐起身向李泽轩恭敬地拱手道:

“学生惶恐,学生绝对没有质疑先生的意思,还请先生收回成命!”

这十几人的声音一下子盖住了教舍的嘈杂,其余学生不管心中有没有对李泽轩产生过质疑,也都连忙一齐起身说道:

“学生惶恐,请先生收回成命。”

旁边的徐宏志也连忙向李泽轩使眼色,示意他不必如此。

李泽轩见状笑道:

“呵呵,你们都坐下吧!不管你们有没有那意思,我说出的话就绝对不会收回,我既然要当你们的老师,能力上当然要超过你们,你们尽可放心大胆地来出题,谁今天若是能在算学一道难住我,我不仅辞去算学博士一职,我还会向陛下推荐他为新的算学博士!”

“哄!”

李泽轩这最后一句可是捅了马蜂窝,算学馆里面的这些学生很多都是从其他州县里面层层选拔进入国子监的寒门子弟,他们刻苦读书,还不是为了能有一个好前程?现在若是能难住李泽轩,那么他们很有可能就会一步登天,这让他们如何不心动?

徐宏志在一边都急的额头冒汗了,孔颖达倒是较为冷静,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铁蛋和兰儿坐在后面一点也不担心,他们对李泽轩都是信心十足。

“学生巴州柯世清,斗胆向先生请教!”

学生们在下面哄闹了许久,终于有一个人忍不住起身向李泽轩拱手挑战。

“竟然是柯世清,他可是我们算学馆成绩最好的啊!”

“是啊,之前刘博士都还夸过他天资过人呢!”

“这新来的先生怕是要栽了。”

李泽轩听到堂下的议论,满意地点了点头,这柯世清来的好啊,要来就来最强的,这样也能省去他不少时间。

“好!柯世清是吧?不管你今日有没有难住我,你这份勇气都是值得表扬,你出题吧!”

李泽轩笑眯眯地说道。

在孔颖达的亲自带领下,李泽轩穿过一排排整齐宏伟的房舍,来到了国子监靠南边的一个看上去明显更加破旧、更加矮小的屋子,屋子正中央挂的牌子上写的正是“算学馆”三个字。

“这就是算学馆,李县男快进去吧,老夫今日就在此见识见识你带来的东西到底有何妙用!”

孔颖达指着身前的房舍,捋须笑道。

李泽轩微微皱眉,他看了看这又破又小的屋子,又想起刚刚过来的路上,看到那些富丽堂皇的“太学馆”、“国子学馆”等学馆,他心里不由有些不爽。

他本身不是那种吃不得苦的人,但是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凭什么同是国子监的学馆,别人的就高大上,自己的算学馆就矮矬穷呢?

孔颖达等了半天没听到李泽轩说话,奇怪地回头一看,就看到了李泽轩面色有些难看,稍微一想,就明白了过来。

“呵呵,李县男勿怪,国子监教舍紧张,而算学馆的学生又最少,故而为了节约资源,将算学馆分配到了这里。屋舍虽然简陋了些,但相信李县男应该不会介意,我辈读书人岂会因外部条件受影响?”

李泽轩无语,这算什么?就因为学生少就活该条件烂吗?

他心中疯狂吐槽,然后想了想,问道:“不知算学馆一共有多少学生?”

这个孔颖达倒是记得非常清楚,他想也不想地回答道:“算学馆如今有学生三十二人,助教一人,远远低于其他学馆,因此被安排到了这里。哦,你的助教是徐先生,现在应该正在里面。”

唐代的国子监是属于中央官办学校,教育资源不仅种类丰富,而且质量很高,国子监内部又分为六学馆: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律学和算学。

且对不同出身的学子规定了不同的学馆。史书记载:“国子学,生三百人,以文武三品以上子孙若从二品以上曾孙及勋官二品、县公、京官四品带三品勋封之子为之;

太学,生五百人,以五品以上子孙、职事官五品期亲若三品曾孙及勋官三品以上有封之子为之;

四门学,生千三百人,其五百人以勋官三品以上无封、四品有封及文武七品以上子为之,八百人,以庶人之俊异者为之;

律学,生五十人,书学,生三十人,算学,生三十人,以八品以下子及庶人之通其学者为之。”

唐代地方州县官学的学生也具有升入中央官学习业的机会,这使庶民子弟所能享有的教育资源更多。

州县官学中的庶民子弟通过考核后升入中央官学的算学、书学、律学或者四门学,之后如果成绩优异还可以可升入太学,太学生可补国子生。

这样的层级进补政策,既使庶民子弟通过努力获得更优质的官学教育资源成为可能,也使唐代官学教育的受众范围扩大,人数增加。这在此前任何朝代都是没有过的。

这时屋内走出了一个人,正是李泽轩两月前在成衣铺见到过的徐宏志,徐宏志上前拱手笑道:“孔祭酒,李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