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兄,无论是为你自己,为徐家,还是为这南京的满城百姓,我都恳求你莫要走出那万劫不复的一步。你不可能成功的,只会造成一场大灾难。”说话间,他已郑重其事地站起了身来,朝着对方深深地拱手施下礼去。
徐承宗的脸色由青而白,随后又满是纠结之色:“可是……一切都已如箭在弦上,岂是我说罢手就能罢手的?”
“当然可以,你是这次事情的绝对主导,一切自然由你说了算了。而且我相信,南京城里的这些将士其实也不想走到这一步,甚至有不少人,直到今日还蒙在鼓里,混不知就要起兵作乱了呢。”陆缜继续鼓动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加以劝说。他看得出来,对方是真个动摇了,所以赶紧加力。
这话让他想起了之前和一些将领接触时,对方那种欲言又止的表情来。当时还不觉着什么,现在仔细想来,很可能那些人也是对此没有太大的信心。或许自己身边也就只有徐章才是最坚定要起兵造反之人了吧。
“徐兄,罢手吧,趁一切还来得及。”陆缜再次诚恳地请求道:“我大明在经历了土木堡一败后,经这几年的努力,终于有了一些起色,要是再起兵戈之事,只会给一向就不安分的瓦剌人以进犯中原的机会。到那时,你就真个成为千古罪人了。”
“可是,一切都已做下,即便我现在罢手,朝廷就真不会追究了么?”徐承宗有些茫然地问了一句。这一刻,他的内心已经放弃了这一想法。
陆缜见状,心里猛舒了一口气。自己的一番苦劝终于是有结果了,对方终于是被说动了。不过对于这个问题,他却不好答了,只能在皱眉后道:“这一点我确实无法保证。毕竟事情多多少少会外泄,如此大事朝廷也势必会严加查察。所以我的意思,是让某几个人帮你把这罪名个扛下来。”
“你让我诿过于人?”
“这是唯一的办法了。只要有你身边之人肯招认这一切都是他瞒着你,并用魏国公的名义去做的,则朝廷最多就治徐家一个识人不明的罪名。而且,此前徐家之主其实还是你兄长,所以你甚至都不用承担什么罪名。当然,如此一来,那个认下罪名之人就自然会受到严刑惩治了。”陆缜给出了自己的对策。
“这可不行,我岂能让他人为我顶罪……”
“徐兄,你有没有想过一点,这个你一直信任有加,对你恭敬听话的徐管事就真像表面看起来的这么简单么?他就真是无辜的么?”陆缜突然说出了这么一句话来,直让徐承宗整个人都愣在了那儿……
就这样瘫坐了良久,徐承宗才再次缓缓抬头看向陆缜,眼中已布满了血丝:“你这回如此坏我好事,就不怕我现在就让人杀了你么?”言语中的杀机已完全掩盖不住,看过来的目光也似乎恨不能将人刺出千百个透明窟窿来。
陆缜是可以理解对方这一情绪的。换了任何人,当自己多年下来所做的谋划在即将实施前一刻被人无情揭穿并破坏,心里也必然被愤懑所填满,只想着发泄与报复。
不过他依然显得极其镇定,直视着对方双眼道:“你当然可以杀了我,但这么一来,就真个无法回头了。我可是朝廷钦差,杀了我,就是向朝廷宣战,而现在的你,已经没有起兵的决心和胆量了。”
“你……觉着我还有其他选择么?”徐承宗被一语道破心思,呼吸不禁一促,但声音却依然冰冷。
陆缜却迅速回应:“当然有。只要你现在打消起兵的念头,不再将之付诸行动,则你依然还是魏国公,还是朝廷重臣。你徐家也依然是仅在各地藩王之下的豪门大族,什么都不会有任何改变。”
“你不是已经把消息送出去了么?浙江的兵马,孝陵卫,还有京城那边?”徐承宗心里疑窦突生,这陆缜刚才那番话别是虚言恫吓,只是为了劝服自己打消兴兵之念吧?
陆缜迅速就看出了他的心思,说道:“我只让林烈陈兵两省交界,可从未告诉他是你徐承宗将要起兵作乱。京城那边,我提的也只是疑似有忠于南宫之人曾与魏国公身边近人有所勾结。至于孝陵卫,只要你不动,他们是不会离开太祖陵寝的。”
“也就是说,只要我不起兵,这些所谓的威胁就都不会发生?”
“不错。但只要你一动,浙江官军和孝陵卫就会做出反应,到那时,你起兵谋逆的事情就会彻底落实,则举国共剿。所以个中轻重,还得由你自己来做最后的定夺了。”
“你的话我到底能信几成?”徐承宗眯起了眼睛,心里满是犹豫。
“徐兄,你我相交这么多年,你又多次救我,若非万不得已,我是绝不会害你的。就是这次我劝你罢手,其实也是为了你着想。以一隅击全国,你是连半分胜算都不会有。结果只会落得个身败名裂,株连全族的下场,这是一条死路哪!”陆缜情真意切地看着对方说道。
“你就真觉着我不可能成事?那朱棣还不是一样以一城之兵席卷天下……”显然,徐承宗还是没能从既定的想法中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