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巡抚大人突然驾临,下官有失远迎,还望恕罪!”邱长元还是把该说的话给说了出来,不过总算没有真个跪下来。
虽然他之前心里确实想着陆缜也不过如此,可真见到了巡抚大人本人,还是颇为激动与胆怯的。毕竟论起身份来,两人间差得实在太多。
陆缜却又竖起一指放在自己的嘴边作出了噤声的动作来:“邱县令,本官这身份还望你能暂时保密哪。”
“了……了解。下官一定不会宣扬出去的。”邱长元忙保证道,随即又奇道:“不知大人突然微服到此所为何事?”
“何事?邱县令你这是在明知故问哪。还是说现在满山东官府衙门所遇到的难题在曲阜并未发生?”陆缜似笑非笑地看了他一眼问道。
这话却让邱长元的身子轻轻一颤:“原来大人是为粮税担搁一事而来。”同时心里也犯起了嘀咕,巡抚大人此来莫非是真想与那孔家斗上一斗么?还有,那汪班头怎么就会帮着他们了?他一向不是站在孔家那边的么?
对于后一个问题,只有陆缜他们三个,以及汪班头本人才知道内情。一切只因为一句话——这曲阜县衙的班头,还有一个隐藏的身份,锦衣卫的密探。
要说起来,锦衣卫确实是大明朝廷里最可怕的一个机构了。他的密探堪称无孔不入,无论哪个州县,再是偏僻之所,都藏着他们的探子。只不过大多数情况下,这些探子都看着和寻常人没什么两样,也有自己的身份,也过自己的日子。
只有当上头下达了某一命令时,这些潜藏起来的探子才会动起来,把一些外人查不到的关键线索给报上去。
汪班头就是这样一个密探,整个县里都没人知道这一点。但今日在城门处,当他带人拦下陆缜他们,几句话一说后,就被杨震给看出了其锦衣卫的身份。于是几句密语过去,再加上隐讳地亮明自家身份,这位班头就迅速站到了陆缜他们这边。
要不是他的突然站队,恐怕这时候陆缜几个都被县衙里的人给强行赶出城去了。只是这么一来,却叫邱县令感到为难了。但当着巡抚大人之面,他可不敢反对,只能问道:“不知大人对此有何良策?”
“暂时是没有的,但说不定在查到些线索后,本官就有破解之法了。”陆缜笑一下道:“所以本官今日来见邱县令就是为了听听你对此事是个什么看法与态度。不知县令是站在朝廷这边呢,还是孔门一边呢?”
秋风骤起,直吹得庭上满树枯黄的叶子哗啦作响,更有不少还被这一阵风吹得飘落下来,使得这深秋更增了几分萧瑟之意。
坐在房内看到这一幕的邱长元不禁也跟着一声叹息,感觉着自己的仕途应该也如这满树的枯叶般已了无生机了。
想想十几二十年前,自己考中进士得以授官时是何等的意气风发,有着多么高的抱负,想着有朝一日能位列朝堂,指点江山,为大明朝廷做下一桩桩足以名垂青史的大事来。
可结果呢?二十年弹指间岁月蹉跎,自己已从一名二十多岁的青年变作了行将知天命的半百老人,头上的发须都有近半花白。可这官职却不见有半点上进的,依然只是个小小的七品县令,而且还是这曲阜县的县令。
都说附郭县、省城的县令难当,那是说话的人没来曲阜当过官。在此地已当了五年多县令的邱长元可以很肯定地告诉其他人,比起此地,那些地方的县令可要舒服多了,至少有不少事情他还是能做主的。而在这曲阜县,自己这个县令只能仰孔家之鼻息过活,根本不可能有一点自己的主张。
远的也就不提,光是最近,就因为有个来历不明的外乡人不知怎的就被孔家之人给怀疑上了,县衙上下就得听从他们的支使城里城外地寻其下落。这还不算,末了孔家还下了令来,让县衙派人盯紧了城内各处,但凡有陌生人在这段时日里出现在曲阜,务必要查明其身份,并将之尽快送走。
听听,这算什么命令?就算是北京城,天子都不会下这样的乱命,他孔家居然就敢发这样的话,而更可悲的是,自己这个朝廷命官还得照着他们的意思去办。更叫他感到不安的是,一旦事情闹起来,最后上头要追究,顶缸的却还是自己这个下令的县令。
做不得主,要听令行事,出了状况却得承担责任,这就是他这个曲阜县令眼下的生存环境,这如何能让他不为自己的前程感到绝望呢?
有时候,邱长元也曾想过反抗,奈何在这曲阜县,孔家的势力实在太大,就连这县衙里都有不少他们的人,自己只要一起念,命令还没下呢,人家就已经能有反制措施过来了。到时候倒霉的还是自己。
而且他更知道,不光是曲阜一地,就是整个兖州,甚至是整个山东的官员都拿孔家没什么办法,只能与之合作。不然的话,那位手握一省军政大权的巡抚大人就是例子,如今他力图推行的开海之事不是已被迫暂停了么?而且还因此让整个山东的官府都陷入到了麻烦之中,这次的秋粮不知什么时候才能收得上来呢。
这么一想,邱长元的心情又平衡了许多,毕竟连比自己要高得多的巡抚大人也一样拿孔家没有半点办法。自己现在要做的,就是忍耐,等第二个三年任满,看能不能从这鬼地方给调出去。哪怕是去哪个穷乡僻壤呢,也比留在此地当孔家的傀儡和替罪羊要好得多了。
邱知县的思绪在这时候终于停了下来,因为有一名书吏来到了跟前:“大人,汪班头他们押了几名可疑之人回衙门,说是要请大人拿主意。”
“这等事情就照以往的规矩办就是了,何必来请示本官呢?”邱长元懒洋洋地说了一句。要说这曲阜县令有什么好处,那就只有空闲这一点了,几乎所有正事都由孔家之人拿主意,他这个县令就是个橡皮图章罢了,倒是省心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