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8章 曲阜孔门

盛世大明 路人家 3185 字 9个月前

听到这朗朗书声,孔承庆的脚步不觉就放轻了一些,就仿佛是在怕自己的脚步声会打扰到正孜孜以学的学生一般。事实上,只有他自己知道,这是因为要去拜见父亲,所以才不禁变得拘束起来。

当今的衍圣公孔彦缙是个方正儒雅之人,对自己的儿子那是相当严格的,从小就教育他必须如君子般说话行事,走路不得带出任何的声音,说话也得中正平和,反正就是怎么不自在怎么来。虽然如今他已年近而立,可在自己父亲跟前,却依然得小心翼翼的,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而孔彦缙还有一个癖好,最是喜欢听那些童子在身边朗诵书文,所以族里便把这为子弟开蒙的私塾设在了他所居的仁心堂边上,以让他每日早晚都能听到书声。

在来到古朴而不奢华的仁心堂前,跟守在门前的老仆点头示意之后,孔承庆方才轻轻地迈步进入其中,顺着抄手游廊一路就来到了父亲平时所待的书房跟前。在站定了身子,稳了稳心神之后,才用平和的语调道:“父亲大人,孩儿承庆拜见。”

其实说句心里话,除了每日的晨昏请安之外,孔承庆是很不希望去见父亲那张让他望之生畏的脸的。这是几十年的教训所带来的后遗症,只要在父亲的跟前,他就浑身的不自在,有时甚至会有种坐立不安,如坐针毡般的感觉来。

但是,今日既然是父亲让人叫自己前来,孔承庆就只能在这个午后的时间里来此拜见了。在说完话后,他还低头看了看自己的装束,直到发现身上没有任何不妥之后,才安下心来。

片刻后,书房里才传出了一个平和的声音:“是永祚哪,进来说话吧。”这永祚乃是孔承庆的表字,只是身为父亲的孔彦缙如此称呼自己的儿子,就显得有些古怪与生分了。

但自从入学得了这表字后,父亲对自己的称呼就换成了这个,也就让孔承庆习惯了这等疏离的称谓。在得到允准后,便又弯腰施了一礼,方才一提长袍的下摆,跨步走进了屋中。

然后又是遵照礼节的一番拜见,直到父亲开口让他起身,他才有些局促地束手站在了下头,等待着对方的训示。话说他都已经成年了,可在父亲面前却依然连座位都没有,只能站在那儿聆听吩咐或教训,这也是孔承庆不喜欢来此的原因之一。

又是一阵让人难熬的沉默之后,孔彦缙才缓缓开口:“永祚哪,听说你前段时日曾请了高藩台来家里作客,还与他有过一番商谈,可有此事?”

孔承庆心里略微一紧,但却不敢说谎,点头道:“确有此事。不过,高藩台此番前来却非孩儿所请,而是他有事要与我们商议特意上门来的。”

“原来如此。是为了新任的巡抚之事吧?”孔彦缙又问了一句。虽然他看似不怎么管家中之事,只是在后院读书写字,但其实什么都知道得清清楚楚。

孔承庆也明白这一点,所以也不敢隐瞒,便把自己和高尽忠相见之后所谈的事情简略地道了出来:“父亲之前就曾提过朝廷开海之策实在大有不妥,所以孩儿便想着让高藩台他们能劝阻一下巡抚大人,不要坏了祖宗的规矩。”一面说着,他还偷眼打量了自己父亲一眼,看他到底是个什么态度。

不过修身养性多年的孔彦缙早就能做到喜怒不形于色了,闻得此言也看不出心意来,只是略略沉吟后道:“此事看起来可不好办哪。这两日发生在济南的事情你想必也已经知道了吧?”

果然是为了此事才找的自己么?孔承庆迅速明白过来,心里也总算轻松了一些。只要不是来追究自己责任的,他就能好好应对了。对自己父亲,他可着实有些畏惧,因为一旦真让其拿住了自己的错处,是一定要受家法的。那被押到祠堂里,当了好多族人的面挨板子的滋味儿可实在太不好受了。

在松了口气后,孔承庆才点头道:“回父亲的话,孩儿也是在今日一早听说了此事。想不到那白莲教的贼人竟如此大胆,而经此一事,陆巡抚在山东的声望日隆,听说他已打算在威海开设海港,连服役的民夫都已征召不少了。”

孔彦缙古井不波的脸上首次露出了某种表情来,只见他深深地皱起了眉头道:“此事可不是好兆头哪。要是真让他把港口开起来,我山东文教之地,必然会大受影响。这也就罢了,此风一开,则我大明太祖皇帝立下的祖训也就被其破坏了,此等对先帝不敬的做法,实在不能放任其肆意妄为!”

“父亲的意思是?让我们来阻止这一做法么?”孔承庆有些吃惊地问道。以他对父亲的了解,这位地位显赫的衍圣公向来不怎么管外头的事情,今天居然会生出这么个念头来,显然这次的开海之事是真个触到他的逆鳞了。

“虽然我孔家不是官府,在许多事上不好做太多干涉。但这一次毕竟事关我大明国运,我们就断不能再袖手不顾了。永祚,你说说,该用什么办法阻止这次的开海之举?”许是因为动了真火,孔彦缙这回的说话很是直接。

“这个孩儿之前也曾想过,在此事上,该有三个法子可用。只是因为如此一来会让我孔家成为陆巡抚的对头,才不敢轻易动用,毕竟他代表的是朝廷和天子哪。”

“事关社稷,即便有些问题也不该避让。你且说来听听,若是合用,就依此办理吧。”孔彦缙当即吩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