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5章 各有谋算(中)

盛世大明 路人家 3294 字 8个月前

为什么那些地方官明明是自己的下属,却敢于在暗地里给自己挖坑使绊子?为什么他们明知道自己是奉旨而来的钦差,却不思配合,反而时时把那孔家的意愿放在第一位?

不是他们真个尊重什么衍圣公,说到底还是实力使然。是他们不认为自己这个巡抚真能在山东地面上掌握实权,又或是不能在短时间里掌握实权,展露实力,才让他们在面对自己和孔家的不同意愿时,毫不犹豫地就选择站在了孔家一边。

“必须要让他们知道我的手段了,要是能拿孔家开刀就最好不过。”陆缜心里暗自计较着:“却不知林兄和清格勒两个能不能给我带来一些好消息了。”

没错,其实在陆缜抵达山东之前,他就已派出了林烈和清格勒两个真正的心腹之人早一步秘密赶去曲阜了,为的就是摸清楚孔家的底,最好是能把他们的一些鱼肉乡里,草菅人命之类的罪名给找出来。

自当日于谦点醒他,让他知道想在山东开海就一定会受到来自孔门的阻挠后,陆缜便已开始对此作起了盘算与准备。这一点,就连杨震这个副手他都没有告诉,因为在他看来,这两人是他最后的杀手锏。

他也相信,以这二人的能力,必然可以在曲阜当地找到一些问题。唯一让他感到不那么放心的,就是时间问题。

以他跟天子保证的在一两年内必有成效来说,必须在今年之内就把港口之事彻底敲定,甚至最好能赶在开春之前就把第一处港口给开发出来,并造起可出海的船只来。因为此时的航海可比后世要困难得多,也慢得多了,即便只是在东南亚一带海域里往来一番,所需要的时间也是极其漫长的。恐怕人一走,没个大半年的时间都回转不来,如此保证的两年时间也不宽裕哪。

所以现在看来,立威是迫在眉睫要办到的事情了,这让陆缜都不觉有些心急了。

看着陆缜再度陷入沉思,时不时还咬牙蹙眉,杨震便只得退了出去,不作打扰。

可他还没走远呢,就看到韩五通颠颠儿地就跑了过来,脸上还带了一丝喜色。在来到堂前后,便小意地禀道:“大人,现在有城里的几名商贾士绅联袂而来,说是有事要求见于您。”

以杨震的精明,只一看其神色,便知道这位陆缜的身边人一定是得了人家好处了,这让他的心里陡然就是一紧……

今天又是一个周一哦,所以各位应该明白路人要说什么了吧?

没错,推荐票票,给点吧……看,我们如此心有灵犀,就不要留着了!!

在一干上司渴盼的眼神里,济南知府何渊猛吞了口唾沫,这才继续说道:“以下官的浅见,其实在此事上咱们还是有说道的。这眼看着就要进九月了,正是地方上的秋收季节,官府一向是要鼓励农事的,在此等关键时刻,不但要停了诉讼等可能影响收割之事,就是寻常的各项徭役也会停一停。既然如此,那抚台大人所提到的开港之事自然也只能往后靠了。”

众人听闻这一说法先是一呆,随后便迅速露出了喜色来:“着啊,这确实是个再合适不过的理由了。便是朝廷也不能不顾秋收重事,非要百姓置田地里的庄稼不顾而去开港口吧!”

高尽忠更是满意地连连点头:“说得不错,如此一来,这九月就能完完全全地拖过去了。而到了十月,秋粮秋税等要事还得咱们忙碌呢,自然只能再往后靠靠了。”

其他人等个个心领神会,笑着点头称是。照此一来,怎么着也能拖他个两三个月,要是能把事情拖进了腊月,临近年关,陆巡抚就更不好逼着百姓去累死累活地顶风冒雪开港口了!

原先压在他们心头的问题就这么被何渊几句话给解决了,这让大家都很是松了口气。毕竟他们的本意就是一个拖字,现在有了堂堂正正拖延的借口,后面的事情就好办得多了。

而提出办法的何渊也收获了不少人的好评和赞赏。其实论头脑,他一个知府并不比那些上司更好,只是因为他平日里就得为农事和秋粮忙碌,所以在此事上显得更加敏感些罢了,一听人话中提到此事,便迅速转到了这上头。

但在庆幸之后,又有人皱眉道:“话虽然在理,可咱们又该怎么跟抚台大人开这个口呢?要是他觉察出这是咱们有意拖延而上奏朝廷参我等一本,我们可也吃不了兜着走哪。还有,他毕竟是如今我山东的巡抚,又有钦差身份,想要发落我等也不是太难的事情。”

这句话再度让有些兴奋的众人稍稍冷却了一下,不少人也随之皱起了眉来,随后把目光落向了高尽忠。在此事上,大家都是以藩台大人马首是瞻的,既然有了问题,自然得由他来想法解决了。

高尽忠低头沉思了半晌,方才开口道:“如今之计,只有先稳住抚台大人,让他相信我们对他是绝无恶意的。”

“这却谈何容易?”

“办法总是有的,之前我们往园子里安排美人儿被他拒绝了,那就再给他送些钱财,只要他收下了,后面的话也就好说了。”

身为在官场多年的老油条,众人当然明白拿人手短的道理,顿时纷纷笑着点头。就他们看来,陆巡抚既然不好色,对黄白之物总是感兴趣的,毕竟这世道就是如此,谁当官不是为了名利二字呢?

但又有人不安道:“可是,他要是真有别于常人呢?我们公然行贿,只会给他拿住了把柄。”话是这么说的,但其实这位所担心的是,这笔钱会由自己来出,那就太肉痛了。

“当然不是由我们这些当下属的给他送钱了,这事还是得交给那些善于做人的商人们来办。反正此事是曲阜那边的意思,他们又和孔家有着牵扯不清的关系,自然得要尽点心力了。”高尽忠当即就明白过来,笑着点出关键。

话都说到这个地步了,其他人如何还会反对,纷纷点头表示赞同,还直言藩台大人英明呢。至于那些会因此而破财的商人,他们更不会去考虑了,毕竟在这些当官的眼里,多财的商人就是他们所豢养的牛羊,随时都等着宰杀而已。谁叫如今商人在大明朝的地位是如此的低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