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陆缜也不是个会钻牛角尖的人,在从于谦他们口中知道了朝廷君臣的种种反应后,他也就没有再进一步上奏言事。
正好,楚云容几女又在这时从北边回来,这让他在松了一口气之余,便只想和她们尽早会面。所以昨日他才会告了假,然后一大早就带了林烈迎出京来。
在北通州的官道边上等了有两个时辰后,远远地,终于有一股烟尘腾腾而来,只望其声势已然不小。
很快地,那队伍来到了近处,陆缜他们方才看清楚具体情况来。那竟是一支一百多人的骑兵队伍,将一辆马车围得风雨不透地朝着这边辚辚驶来。
而在队伍的最前方,正昂昂然有一条大汉策马在前,赫然是清格勒了。
当陆缜看到他时,清格勒也看清了他们的模样,赶紧就加上一鞭,快速冲了过来。来到近前后,又利落地跳下马来,冲陆缜一拱手:“见过大人,让大人久候了。”
陆缜忙上前扶住了他:“该是我说辛苦才是,你们一路行来可还顺利么?”
“有这些边军将士在旁看护着,自然不会有什么差池!”清格勒颇为感慨地看了身后上来的那些边军士卒。
陆缜也是一笑,这才迈步朝着那些纷纷停马的骑兵走去。那些人一看到他过来,也都停住下马,纷纷跟他见礼:“陆大人!”
光是率军击溃来犯蒙人的事迹已足以让边军上下对陆缜刮目相看了,何况他还不贪功,将一多半的功劳都分给了整个大同守军,所以如今陆缜在大同边军中的地位那是相当之高。
“有劳各位送我家眷来京,还请受陆缜一礼。”
在陆缜行下礼去时,众人赶紧抱拳还礼:“大人言重,我们不过是正好要来京城谢赏,这次不过是顺道而已。”这话却是一定要说的,毕竟他们可是边军,是朝廷的军队,可不是什么人的私军。
陆缜了然地一笑,也就不再多说,而是很快就来到了那辆低垂着车帘的马车跟前。就在这时,似乎是心有灵犀般,一只纤纤玉手掀开了帘子,露出了几张俏美的脸庞来……
如果要问这次大同守军大破来犯蒙人军队谁是最大的受益者,绝大多数的大明官民都会回答是当地边军,又或是陆缜(倘若他没有被调入兵部职方司的话),毕竟他们从这一场里得了不少的好处,不但有朝廷的封赏,更在天下间扬了名。
但事实上,却有另一群人获得了比大同边军更多的好处,而且他们还没有付出任何的代价。那就是同样身处北边草原,早已成为鞑靼部落死敌的瓦剌部!
随着时间推移,在也先的英明领导下,瓦剌各部的实力得到了稳步的提升,虽然无法达到当初成吉思汗时横扫草原的势头,却也几乎没有什么敌人能阻挡他们前进的脚步了。
而唯一的阻碍,只在瓦剌人的世仇,也是草原上诸部都承认其领袖地位的鞑靼部落。因为他们是成吉思汗的子孙,流着黄金家族的血液,这让瓦剌军队在遇到他们时,总会有些束手束脚。
虽然在前几年里,也先已通过手段将鞑靼人的大汗脱脱不花给控制在了自己手上,但草原毕竟不同于中原,是无法真正做到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所以他必须继续征战,用尽手段来和实力只比瓦剌部要弱上一些的鞑靼各部周旋,却无法倾尽全力去将这强敌彻底扫灭。
这倒不是因为也先自身的实力无法做到,而是因为他担心真个这么做,会让自己也有所损伤,最终说不定就便宜了南边的大明朝。虽然大明这些年来一直都没有北进之心,但几十年前永乐帝的雄姿在草原中人心目中种下了极深的阴影,恐怕在没有取得一场决定性的大胜之前,他们是无法忽视明国威胁的。
于是,这两年里瓦剌对鞑靼各部的策略就从鲸吞变作了蚕食,想通过长期的消耗,来把鞑靼诸部彻底消化掉。
可没想到,好运这次却突然降临到了也先的头上。几支受到瓦剌不断排挤与威胁的鞑靼部落居然在上一个冬天突然就铤而走险,挥兵攻向了明国的边城大同,而且还在那里吃了大败仗,损兵折将!
当埋设在雅特部的瓦剌细作将这一消息传回去时,也先都不敢相信这一切是真的了。随后,他便果断下令,打着讨伐叛逆的旗号就直接出兵杀向了元气大伤的雅特数部——虽然草原诸部一直都是大明的强敌,但其实他们还是算作大明臣属,所以雅特部侵入中原的作法确实和叛逆没有任何的区别。
一方是刚在大明境内碰得头破血流,损兵折将,士气低落的几个鞑靼部落,而另一方则是养精蓄锐多年,上下一心,志在必得的瓦剌精锐,而且还有也先的全盘布置,这一场战斗还没开始,就已注定了它的结果。
不过一个来月工夫,雅特数部就先后为瓦剌人所灭,他们的族人,牛羊,以及其他的财富,也随之全部充入了瓦剌部中,成为了对方不段强大的养料。
而更关键的是,随着这几个部落的消亡,鞑靼部的势力更是锐减,本来就岌岌可危的形势变得越发不利,甚至有一些自知不是对手的鞑靼部落还借机彻底倒向了瓦剌,两部间的差距已彻底拉开。似乎只要也先一声令下,大兵起处,征服统一草原,成为新一代成吉思汗的梦想就能实现了。
而当这一草原上的变故被大明的细作传回京城时,满朝官员都受到了不小的惊吓。
虽然如今的大明朝自认为已入鼎盛之期,远不是那偏安一隅,朝不保夕的南宋小朝廷可比,可面对北方的这个不断强大起来的外敌,众人还是心存忌惮。真担心他们会像几百年前的那些祖先一样,再次挥兵对中原发起攻击,到时自然就是一片生灵涂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