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打算成空

盛世大明 路人家 3217 字 8个月前

在天子终于放弃对蒙人用兵之后,今日的朝会也终于来到了尾声。事实上,因为这次的激辩,今日的朝会较之以往已延迟了许多。所以在陆缜退回到原先属于自己的队列最末位置后,便有宦官站出来宣布散朝了。

朱祁镇见众臣再无异议,方才缓缓起身,在一干宦官的簇拥下退去了谨身殿里更衣——天子服饰实在太过繁杂,而朝会上所着的冠袍更是隆重,非平常所穿,现在又是炎炎夏日,他自然是一下朝就要换衣裳了。

而作为他最信任的宦官,王振自然也是需要紧随着一起去谨身殿的。在坐上御辇之时,朱祁镇还有些抱歉地看了一眼身侧脸色颇有些难看的王振一眼:“王先生,这次的事情朕也无能为力,毕竟事关我大明气运,朕也不敢乱来哪。”

王振忙神色一敛,露出一副惶恐的模样来:“是老奴太过昏聩和性急了,才一厢情愿地想为陛下做些事情。其实那陆缜说得很对,此事确该徐徐图之。”

“你能这么想朕便放心了。”皇帝听到这话,脸上忍不住露出了欣然而轻松的笑容。不过他却没有发现,王振低头的眼中满是杀机。

王振是一刻都等不得了,就在天子由人伺候着更换衣服时,他已找来了身边一名亲信,阴沉着脸吩咐了几句。那小太监连连点头后,就迅速朝着宫门外奔去,显然针对陆缜的杀招依然启动。

此时,群臣还在缓缓地朝着宫门外走去,尤其是一些身份尊贵,年纪又大的官员,更是走得不紧不慢,看情况光这一程就得走上好一会儿了。

作为年老德韶的首辅杨溥,他的步履更是不快。当看到从身边过去的一个身影时,他突然就开口了:“胡部堂还且慢行一步。”

这也是位将近七旬的老人,头发早已花白,但看着却与杨溥完全不同。虽然穿着二品高官的袍服,但整个人却又有着武人的精气神,所以虽然年纪老迈,脚步颇快。听到杨溥招呼,他步伐顿时就是一停,忙行礼道:“不知阁老叫住下官有何吩咐。”他姓胡名濙,乃是当朝吏部尚书。

这位胡尚书可不简单,不但年纪轻轻就中了进士,更为永乐帝所重视,甚至曾派他去做过一件极其机密的事情。换句话来说,他也和杨溥与张辅一样,是有着极高资历的四朝老臣。

再次感谢书友清格勒同学的慷慨打赏!!!!

被天子垂询的英国公,是个年近七旬,却依然精神矍铄,满面红光的老人。他,就是在如今大明朝廷里和杨溥地位相当,位列武官勋贵之首的张辅。

张辅,字文弼,河南祥福人,是大明朝少有的文武双全的能臣,其父张玉,当初乃是永乐帝朱棣身边倚为左膀右臂的勇猛战将。不过在河间之战里,他因为救身陷敌围的朱棣心切而战死沙场。因此,靖难成功之后,被当上天子的永乐帝追封荣国公,洪熙年后,又被加封为河间王。

而作为张玉的儿子,张辅的能力并不比乃父稍逊,甚至在某种意义上,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不但在靖难之役里表现出众,立功被封为侯,在随后平定安南的战役里更是立下灭国之功,并改其国号为交趾,由是,被大喜之下的朱棣加封为英国公。

可以说,张辅所拥有的一切大部分都是靠着自己的能力打下来的,比起平常的那些官二代们不知要强到哪里去了。在历经四朝之后,如今年近古稀的英国公更早成为了镇国之宝,与杨溥一文一武,交相辉映。

而更难得的是,张辅虽然立功无数,地位显赫,却并未恃宠而骄,甚至平日里显得越发的低调。门中子弟少有外出惹是生非的不说,就是在朝堂上,他也一向不怎么发表自己的看法,把舞台让给了后面的年轻人。如此,就愈发得到了几任天子和满朝官员的敬重。

正是因为朝中尚有这等德高望重的官员镇着,才有如今大明的盛世气象。只不过谁也不会知道,在那场错误的风暴之后,张辅、杨溥这样的老臣就将全数陨落,到那时,大明就只能靠一个于谦做那擎天之柱了。

在感觉已被陆缜说服的情况下,朱祁镇只有向自己最信任的人求助,论起兵事来,这朝会上如此多人,最让他感到放心信任的,唯有一直都闭口不言,看着毫无存在感的英国公张辅了。

在天子问到自己后,张辅本来微眯的眼睛里射出两到精芒来,只在陆缜的脸上一扫,便叫他心中暗凛,感到了一阵强大的压力迫了过来。这种压力,就是高高在上的天子都散发不出来。

看了陆缜一眼后,张辅又低下了头来,先走出来施礼参见,这才斟酌地缓声道:“陛下,老臣近些年虽久不理军务,但这位陆县令所提到的一些东西听着还是颇有道理的。尤其是他所提到的对蒙人的策略,确是老成谋国之言。”

此话一出,不少人面露惊讶之色。张辅在朝上很少说话,更少的是夸奖某人。而今日,他居然给了这么个小小县令以这么高的评价,实在太让人难以相信了。

似乎是发现了众人的惊疑,张辅又解释了一番:“当初微臣领兵讨伐交趾,那也是历经数年,几番大战下来才得以尽此全功。相比交趾,草原上的蒙人可就要难对付得多了,所以朝廷花上十年,甚至数十年时间来慢慢吞没他们并不是什么异想天开,耸人听闻的策略。

“而且这么做确实最是稳当,即便事败,对我大明来说也是没什么损失的。可一旦成事,草原对我中原几千年来的威胁便可一扫而定!”说到最后,他的眼中再次闪过寒光来,让人再不敢相信这是个年近古稀的老人。

陆缜见他为自己的话做背书,心下顿时就是一喜。这位英国公在朝中可是举足轻重的存在,这一点陆缜无论是现在,还是以前看史书都是了解的。他相信,有此一言,自己的话已足够惹起所有人的重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