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五九章 建筑名家

大宋起航 肚皮起航 2270 字 8个月前

难怪赵老二在天下未稳之际,就要剥夺他们的兵权,这是怕前事重演,这些将领也反叛称帝。

曹氏一门,后来能荣华富贵,出了几位皇后,看来也不是没有原因的。赵老二就曾在史书上留下一句:不欺其主者,独曹彬耳。

至少在赵老二眼中,这些随他打江山的将领们,就唯有曹彬这一个忠臣。

“行吧,既然诸位家中拜托了,我也就不推辞了。不过丑话说在前面,我们兄弟归兄弟,但是我的原则,就是不能吃闲饭。

从明日起,你们就各负责一个项目,尤其是眼前的这个剧院,一定要寻一位能接下来的高明工匠。

你们整日混迹京师,想必应该有些门路吧?”

有免费的壮丁,不用白不用,虽然这些纨绔们本事差劲,可是架不住他们识字呀!这年头,只要识字,那就是高端人才。

“高明的工匠?兄弟倒是听说一位,不过此人可不太好请。”潘怀正思虑道。

“哦,那位?”

“此人名喻浩,在建筑一途,破有建树。只是他大多数时间都在外地建造塔楼,不好寻觅。”潘怀正介绍道。

“就他了!”闻起航一锤定音道。喻浩这个名字,也许有些陌生,可是提起他建造的开封斜塔,那可就大大的有名了。

关于开封斜塔,甚至留下了一个著名的传说。当时人们问喻浩,为何要将塔建成斜塔,喻浩便说:京师此地平坦无山,多吹西北风,一百年后,便会将塔吹正。

果不其然,百年之后,塔是正了,正当人们担心,下一个百年,塔要歪掉时,塔却莫名失火,烧掉了。

只可惜他所著的建筑著作《木经》三卷,失传了。不过宋代最重要的建筑著作《营造法式》就深受其影响。

这样一位工匠,就是这个时代的国家工程院院士,若他都没有办法搞定剧院的跨度问题,那就真的是一点办法都没有了。

植树种花,只是管楼村大建设的冰山一角,整整二十余万贯,相当于二个上州一年赋税的海量钱财,投在了管楼村这个弹丸之地,立刻就彰显出了资本的魔力。

只要有了资本,沙漠都能建起绿洲,更何况管楼村临近黄河这一重要水利交通枢纽。

整船整船的木材,自黄河解冻之后,便从上游的吕梁山区沿河而下,一路抵达管楼村左近,为了更好的装卸木材,虽然管楼村此处并非黄河渡口,但还是建造了一个简易的船坞,以供卸货之用。

准备了整个冬日的石料,需要匠人们用铁凿一点点打造出需要的样式。

百十幢三层小楼,依郑捕头此前的房屋为蓝本,正在深挖地基,虽然外观设计有所区别,但整体配置却是一样的。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现在正是春耕之前,最为悠闲的一段时光,附近许多闲散的百姓,纷纷前来管楼村寻些活计,赚些外快。

有一技之长的,工钱就会优厚一些。即便什么都不会,只要有一膀子力气,也可以找到一份差事,只是钱就少了许多。

摊子铺的有些开,闻起航自然不能事无巨细的进行过问,他现在最关心的只有‘德仁堂’与一座被命名为‘凤凰大剧院’的建筑。

这两座建筑,对于现在的建筑技术而言,可谓是一项巨大的挑战。尤其是‘凤凰大剧院’的建设,按照闻起航的要求,长五十五米,宽七十七米的大厅,不允许用一根柱子作为支撑。

为此这座剧院,现在基本处于停工状态,除了一些杂役在清理地面之外,还完全没有要动工的迹象。

“给闻兄拜年了。”

一大群纨绔嘻嘻哈哈的站在闻起航面前,向他拱手做贺。

“你们没有随诸位将军一道赴任?”

自从宫宴一别之后,闻起航就再也没有见过这群纨绔,他们的父辈如今都已经前往地方任职,却留下了这些害群之马继续祸害京师,闻起航就不由的摇了摇头。

“闻兄有所不知,兄弟们要留在京师看守家业。”高处俊叹气道。

闻起航笑道:“不错呀,这下你们可自由了,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再也没有人管束你们了。”

“那就全仗闻兄了。”潘怀正抱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