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一章 读书的前景

大宋起航 肚皮起航 2729 字 8个月前

“颜师这可就是您的不对了。”闻起航摇头道:“就算是不为了别的,只为了我族文华可以复兴,您也必须要付钱给小子才行。”

“这是何道理?”颜文廷现在都有些后悔将闻起航这个只认钱的家伙给推出来了。明明是一件可以标榜史册的千古盛事,却非要与肮脏的金钱牵扯不清。

“请问颜师,识文断字是为了什么?”闻起航正色道。

见闻起航神色严肃,颜文廷皱眉道:“当然是开启民智,摆脱愚昧,使人人都可明是非,知公理!”

“颜师不愧为当世大家。”闻起航拱手佩服道:“但是对于百姓而言,读书就只是为了做官而已。”见颜文廷要发火,闻起航抬手示意道:“颜师不必恼怒,小子虽然是话糙但是理却不糙。”

颜文廷微怔片刻,也不得不承认闻起航所言为实,无奈的点头道:“闻爵所言甚是。”

“可是颜师呀,一个国家的官位是有限的,千万人中,也不过只有少数几人,能有这个运气,而且因为不公平,就这少数官位,还都被勋贵世家子弟给占据了,这就是前次我们所说的读书无用论。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即使读了书,他们的境遇也不会有任何的改变,那读书还有何意义?”

“”颜文廷不得不承认闻起航的分析当真是一针见血,可是这和出书收钱有毛线的关系。

“颜师,我们现在假设一下,读书不但可以使人明是非,知公理,更能除了做官这一条不归路外,还有了一个更好的出路,不但可以使人在短时间之内成名,还能赚取到不菲的钱财,用来养家糊口。”

“这个”颜文廷欲言又止。闻起航描绘的前景,确实很诱人啊!

“颜师,您说说,若是有了这样一条出路,您会不会义无反顾的加入到读书的大军?”闻起航兴奋的说道。

“只是以利驱人”虽然闻起航描绘前景很不错,但是以利驱人,还是有违圣贤对他多年的教导。

闻起航竖起一根手指道:“颜师您再想想,只要写一首诗词,便能赚到偌大的名声与不菲的钱财,那写诗词之人,会不会多起来呢?”

“”

颜文廷实在是无语了,感情这该死的闻起航说了这么大半天道理,还是要向自己要稿费而已。

古代的书籍都是按照竖行印制的,而且都是从右往左进行阅读,这其实与早期在还没有纸张的时代,用竹简刻字有着很大的关系。

因为按照人的行为习惯,将手中的卷册,从右往左展开,要比从上往下展开顺手的多。

若是从右往左展开,对于竹简而言,首先映入眼中的就会是竹简右侧的竖行,所以才形成了这种习惯。即使是后世的书籍,我们也依然保留了从右往左进行翻页。

只是将竖列的字,换成了横排的字而已。

闻起航手中拿着颜文廷递过来的一本薄薄的书籍,有些疑惑的问道:“颜师,这是?”

颜文廷轻捋颚下胡须微笑道:“这就是老夫前次与闻爵说过的,我族文华若想复兴,便不可没有引领者,而闻爵的这几首诗词,不但精妙绝伦,而且气势豪迈,对于少年之人有着天然的吸引力。只要将其刊印成册,推行天下,加上闻爵少年成名,定可令世人重燃读书之心。”

颜文廷不无遗憾的继续说道:“只是这诗词数量少了一些,不知闻爵可否还有其它佳作,大可一并收入其中。而且《三字经》与《百家姓》两部经书,老夫总感觉有所缺失,也请闻爵一并补全。毕竟此部诗集,将来是要作为传世之用的,万万不可马虎。”

文学可谓是颜家祖传的手艺,对于闻起航搬出的残缺不全的《三字经》与《百家姓》,颜文廷是一看便知有所缺失。

“颜师,这恐怕不妥吧?”闻起航翻看着手中的小册子担忧道。这来到古代快一年了,对于这种竖排的书籍,闻起航还是看的非常不习惯。

“圣人言:学无先后,达者为师。既然闻爵有此天赋,便当担负责任,岂可推托。”颜文廷不愉道。

“颜师误会了,不是小子推托,只是小子的名声,您也知道怕是起不到什么好的作用。”闻起航尴尬的说道。

“不就是与某些官员有些过节吗!那些官员世家即使没有我们,他们依然会让子弟读书的。”颜文廷不以为然的说道。

闻起航苦笑道:“小子什么时候将那些官员放在心中了,这些诗词的由来,您是知道的。这欺世盗名,一旦事发”

介时一个文学大盗的名头安在脑袋上,那可真就要遗臭万年了。

颜文廷轻叹一声道:“虽然老夫平生最痛恨的就是这欺世盗名,但却不得不承认,名声真的很重要。同样一首诗词,德高望重之人拿出来与籍籍无名之辈写出来,效果那是截然不同的。前者的可以迅速传播,而后者的却极有可能当了厕纸。”

颜文廷确实很无奈,唐末百年战乱,武将肆意世间,文人风骨无存,连一个拿得出手的文学宗师都没有,不要说文学宗师了,就是文学大家这世间都已经找不出几位了。

而想将文学快速推广,却离不开个人名声的支持。起码有了知名度,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更会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人力物力与财力的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