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七章 太后懿旨

大宋起航 肚皮起航 3012 字 8个月前

“好什么好啊!本爵还打算二十岁便告老还乡,然后娶几房娇妻美妾,生养一些可爱的儿女,从此过着幸福美满的田园生活。

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

从此只羡鸳鸯不羡仙,再无世间琐事累其身”

眼见闻起航声情并茂的开始描绘起将来的田园生活,王继恩就禁不住扶额哀叹。这个该死的闻起航,二十岁不到的年纪,就已经位极人臣,堪比古代之甘罗,正是需要奋发向上,为国朝鞠躬尽瘁的时候。

可他倒好,满脑子都是什么悠闲生活,娇妻美妾。王继恩有理由相信,这绝对不是闻起航的一时兴起,不然临时起意,岂能说的如此有鼻子有眼,可见这个念头已经在他心中不知道想了多久了。

“闻爵,小的还有正事。”王继恩无奈的打断喋喋不休的闻起航说道。

“啊,对了,本爵还没问王内侍所来何事呢?”闻起航一拍额头道。

“”王继恩心中不由的叹气,这扯了大半天,连自己都差点忘了是为什么来的了。

“是这样的闻爵,太后她老人家,不是说要为您说一门亲事吗?现在她老人家经过千挑万选,终于有了一些满意的人选。那些小娘子个个都生的如花似玉,知书达理。这过两日,您的禁足期,就到了,太后她老人家的意思是让您亲自进宫一趟,看看有没有中意的。”王继恩说道。

“”听完王继恩的来意,闻起航就是一愣,看来这杜老太太,还是没有死心啊!

“闻爵,这可是恩典,若是常人,太后她老人家就直接指名了,那还能给什么选择的机会。”见闻起航发愣,王继恩强调道。

“陛下是什么意思?”闻起航叹气道。

王继恩嘿笑一声道:“陛下说,让您自己看着办!”

“”这该死的赵老二,不同意就不同意呗,居然还想着做孝子。现在将难题推到自己身上是个什么意思。

“闻爵,食君之禄,为君分忧,乃是身为人臣的本份。”王继恩劝慰道。

“问题是本爵就从没领过俸禄。”闻起航咬牙道。

“”

乱世黄金,盛世古董,这是收藏界的一句名言。虽然古代人也有收藏古董的爱好,但自唐末安禄山叛乱以来,二百余年间,华夏大地上战乱纷飞,古玩市场早已名存实亡。

所以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平民百姓,他们的财富,都是以钱财的形式进行储存的。

二百余年,几代人的积累,即便是战乱时期,也依然积攒下了海量的财富。而古代的存钱机构:钱庄。比后世的银行还要贪婪。将钱存到钱庄,他们不但不会支付利钱,还会按照钱财的多寡收取不菲的保管费。

也就是说祖父辈在钱庄存了一笔钱财,到了孙子辈,这笔钱财,基本就全归钱庄所有了。

如此冤大头的事情,若非是因远途买卖,而情非得已,就算是傻子都不会将自家的钱财拱手送人。

钱财即资本,自然有着资本的一切特性,其中增值的需求,便是资本的一个最大特性。

虽然古代的钱财贬值速度非常缓慢,但依然是呈贬值的趋势。前唐李世民时期,粮价只有三文钱一斤,可是到了前朝周世宗时期,即使有朝廷的三令五申,粮食依然到了每斤十余文。

眼见自己家中的财富,每日每日都在不停的缩水,这实在是一件很令人煎熬的事情。

普通百姓也许对此并没有太过深刻的感觉,只是感觉几年前赚到的钱,本来可以买到十几斤米,将钱财存放了一段时间之后,居然买不到十斤米了。

这样的一点误差,实在是可有可无,但就是这样的一点误差,对于那些拥有百万家产的世家豪族而言,就是海量钱财的损失。

战乱期间,商业受限,虽然有些人可能因此发了不菲的战争财,但这样的人,必然要有着强大的实力与后台做为依靠,而且不允许失败,否则便有抄家灭族之祸。

海量的钱财,需要一个可以宣泄的途径,而现在终于有人不怕死的出来挑头,给了财富一个增值的机会,更关键的是新朝两次摧朽拉枯式的平叛,给了这些财富拥有者无尽的信心。

所有人都认为新朝不会如前几届王朝那样昙花一现,而且新任的这位宋皇,性格刚中带柔,杀伐果断一途,实在有所欠缺。

即便将来朝廷怪罪下来,恐怕也是只诛首恶而已。

既然有人的脑袋比较大,喜欢顶缸,那就必须要成全。而且京师之中,几乎所有的勋贵,都参与了此事,即便是皇帝,恐怕对此也是无能为力。毕竟法不责众,新朝的江山,还是需要大家一起维护的。

对于闻起航而言,收藏古董,可不是普通百姓可以做到的事情。即便他在后世也喜欢收集一些古钱币,那只是因为除了这个,其它的古董,动辄便是几十万,上百万的价位,甚至还有过亿的,这可不是一介小老百姓能够参与的。

现在到了古代,满世界的都是各种古钱,有些地方,民间的百姓甚至依然在使用唐高宗李治时期的永徽钱币,甚至宋朝之前的几个朝代,都没来得及发行自己的货币,沿用着前朝的货币直至灭亡。就是现在的大宋朝,也依然在沿用着前朝的货币。

物以稀为贵,当眼前充满了各种古钱币,想要多少就有多少的时候,闻起航都不知道后世那么辛苦的积攒那些古钱币到底是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