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精忠报国

大宋起航 肚皮起航 2349 字 8个月前

“恨欲狂,长刀所向。

多少手足忠魂埋骨他乡。

何惜百死报家国。

忍叹息,更无语,血泪满眶。”

歌声雄浑,催人泪下,参与泽州之战的士卒,在闻起航的歌声中,泪洒满襟,五万军中袍泽,一战之下,阴阳两隔。

梦中的袍泽,还在一遍遍的嘶吼冲锋,箭雨之下,一往无前,奋勇杀敌。

只为了心中那最朴实的理想。

唯愿战乱早日结束,家中亲人平安一生。

“马蹄南去,人北望。

人北望,草青黄,尘飞扬。

我愿守土复开疆。

堂堂皇宋要让四方,来贺。”

天上清冷的月光如白霜一般,洒落在校场之上。

校场上的士卒们,在闻起航的歌声感染下,渐渐开始和声同唱。

雄浑的歌声,一遍遍的在夜色之中回响。

叛乱平复,士卒们无不希望早日归家与亲人团聚。

内心之中,更是希望大宋国朝强大无双,家中亲人永享平安喜乐。

因损兵惨重而一直低落的士气,在这气魄雄浑的歌声中,渐渐高昂。

无数袍泽牺牲带来的内心伤痛,也慢慢愈合抚平。

sanjiang

帝王的命令,从来不容置疑,说作诗就必须作诗,那怕大字不识一个的文盲也必须凑齐最少二十个字。

否则就是抗旨,下场一定凄惨无比。

更不要妄想与帝王谈人权,严格的说起来,在古代只有帝王才能称其为人,其余的都是帝王的附属品。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并非是一句空话。

脸色阴沉似水的赵老二虎视眈眈的盯着闻起航,只要他稍加拒绝,雷霆手段必然加注其身。

眼见事情就要无法收场,闻起航立即拱手施礼道:“启禀陛下,对于诗词,微臣确实不太擅长,但微臣对于词曲还算精通,不知陛下可否愿意一听?”

赵匡胤微微疑惑道:“哦?这两者有何区别?”

“回禀陛下,诗词对于韵律格式的要求极高,词曲则如同民间歌谣,没有那么多的严格要求。以微臣现在的学识,并不足以写出传唱千古的诗词佳作,只好以词曲代替,请陛下宽恕。”闻起航解释道。

诗词讲究应时应景,韵律也有严格的要求,这是一门综合性极高的学问,显然不是短时间内就可以掌握的。词曲则随意许多,许多少数民族的词曲,可随口就唱,信天游、对山歌之类的词曲,无物不可入歌。

只有这种无法对证的词曲,才能保证安全,不怕穿帮。

赵匡胤哼笑道:“词曲?闻卿所说的词曲,恐怕就是民间所谓的俚曲小调吧。”

“陛下英明。”闻起航拱手施礼道。

赵匡胤神情似笑非笑的说道:“也好,能听闻卿一曲民间小调,也属难得。闻卿家,请吧!”

闻起航脸上的神情有些踌躇,似乎有难言之隐,欲言又止。

赵匡胤心中早就有些不耐烦了,出声催促道:“闻卿,可还有难处?”

“启禀陛下,唱一首词曲,这很简单,只是后果非常严重,微臣不知该唱不该唱。”闻起航微微叹气犹豫道。

“一曲民间小调而已,能有何严重后果?”赵匡胤微微皱眉道。神色之间不满的情绪越来越明显,对于闻起航的一再推脱,他已经快要到了忍耐的极限。

“启禀陛下,是这样的,微臣第一次唱曲,只是被凤仪鄙视了而已。”站在闻起航身后的谭凤仪听到他如此说,轻哼一声,表示确有其事。

赵匡胤有些气闷的说道:“只要闻卿用心,难听一些也无妨。”

“陛下,不是微臣唱的难听,微臣指的是后果严重。”见赵老二理解错误,闻起航无奈的解释道。

赵匡胤神色有些纳闷的问道:“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