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起航拱手施礼道:“回禀陛下,此诗词的作者,名唤苏轼,字东坡。”
赵匡胤微微思索片刻道:“能做出如此传唱千古的诗词,必然是一代大家,朕居然对其名讳,从未耳闻。要知颜文廷颜师甚至说过,此词之后再无中秋之词,可见颜师对此首诗词的推崇。
闻卿,若是故意欺瞒于朕,可是欺君之罪。”
闻起航再次拱手施礼道:“微臣自不敢欺瞒陛下,您没听闻苏轼的名讳,只因他本人不出名而已,但他在厨艺界可是名声显赫,所制作的东坡肉更是千古一绝。”
要想听闻苏轼苏东坡的大名,赵老二起码还要再活一百年,闻起航可不认为赵老二能有这个机会。
赵匡胤嘴角微微一抽道:“闻卿,你的意思是说作出如此诗词的人物,只是一个厨子?”
闻起航拱手施礼道:“陛下英明。”
赵匡胤神色之间露出些许惋惜之色道:“闻卿,你在闻华书院教授学子们传唱的《满江红·怒发冲冠》,此首诗词也是上乘的佳作,难得也并非出自闻卿之手?”
闻起航拱手施礼禀报道:“是的,陛下,此首诗词,也并非微臣所作。”
赵匡胤神色不愉的问道:“那此首诗词是何人所作?”
闻起航再次拱手施礼道:“回禀陛下,此首诗词的作者是一个无名氏,但他却冒充一名叫岳飞的军人发表了出来。”
赵匡胤微微皱眉道:“冒充,为何?如此佳作,不用冒充也可成名。”
闻起航解释道:“这样也许可以将此首诗词多卖一些钱财。”
“简直就是有辱斯文。”赵匡胤怒气勃发道。深吸一口气,平复一下勃发而出的怒气,继续问道:“那闻卿在百花楼所写诗词《青玉案·元夕》,现今看来也非闻卿所作了?”
闻起航脸上露出微微的笑意道:“陛下英明,此首诗词,却非微臣所作,乃是一愤青所写。”
“愤青这是何意?”赵匡胤疑惑道。
“愤青,就是看什么都不顺眼,一心想要改善家国天下,最后连自己的处境都改善不了的愤世嫉俗之人。”闻起航简洁的解释道。
“能写出如此诗词佳作,也算是愤青中的有为人士。”赵匡胤有些无奈的说道:“哦,对了,这个愤青名讳为何?”
“回禀陛下,此人名唤辛弃疾。”闻起航说道。
赵匡胤微微叹气道:“如此想为家国天下出力之人,朕居然对其名讳也是未曾耳闻,实乃朕的失职。”
闻起航拱手施礼劝慰道:“陛下不必伤怀,天下间想为家国天下出力之人,如过江之鲫,数不胜数。微臣认为只空谈理想,那是没有用的,到最后只能沦为幻想。只有一步步去实践,去奋斗,为了家国天下的目标,那怕只是做出了自己的一小步,也要比空谈理想,强百倍不止。”
“闻卿家,所言甚是。”赵匡胤调整一下气闷的情绪说道:“既然前面这几首诗词,都非出自闻卿之手,那么这首《长亭外·送别》想必一定是闻卿家有感而作了吧?”
“回禀陛下,这首诗词,其实也并非微臣所作,乃是一个和尚作的。”闻起航神色真诚的说道。
赵匡胤脸现怒色道:“一个和尚,化外之人,懂什么情i爱离别。闻卿,欺君之罪,不是你能承受的。”
闻起航立即拱手施礼道:“微臣不敢,请陛下明察。此人出家前,名唤李叔同,法号弘一。”
赵匡胤见闻起航说的有名有姓,心中虽然存疑,但却不好立即发作,微微冷笑道:“朕的大宋国朝,果然是人才济济,就连厨子、骗子、泼皮、和尚,都能做出传唱千古的佳作。
想必闻卿,少年俊杰,作一首诗词来颂扬我大宋国朝,定然会信手拈来吧。”
赵老二真真是被闻起航给气坏了,大好的心境,被破坏殆尽,在一群叛军将领面前,刚刚显示了大宋威武雄壮的无敌军威。如今想再显摆一下鼎盛文华,结果却被闻起航弄出了一大群不着四六的无名小卒。
看着赵老二此刻冷若冰霜的黑脸,闻起航就知道,这次是玩大了,扫了帝王的脸面,那自己唯一的下场就是要变成死人脸。
sanj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