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命悬一线

大宋起航 肚皮起航 2641 字 8个月前

有了从龙之功,将来事情一旦泄露,最多罢官夺爵,只要性命无碍,有的是机会可以东山再起。

初二,申时一刻。

闻起航站在院子中凝望着远方湛蓝的天空静静的出神,冬日里特有的冷厉寒风,在他身上呼啸而过,带起星星点点的残雪,在空中肆意舞动。

谭凤仪从院墙上一闪而下,站到他的身边,凝视着闻起航说道:“我以为这次,你又在陈桥渡口埋伏了大量火药,企图将那些绿林人士一网打尽。

但没想到这次更加恐怖,朝廷十万大军出动北上抗辽,先锋军万余人马已抵达陈桥渡口,现今整个陈桥驿方圆十里,已被官军控制。

你这次又想做什么?”

颜神剿匪时,北城墙的坍塌显然给谭凤仪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不属于人间力量的极致发挥,纵使她这种武学高手,也难以抵挡分毫。

闻起航缓缓开口道:“我们在见证历史,这次历史的掌控者也许会有我的一席之地。凤仪,天下百姓遭受百年的战争疾苦很快就要结束,乱世将止,盛世初显。

在这种时刻,我的理想显得多么卑微。”

谭凤仪思维明显跟不上闻起航的步调:“你什么理想?”

“活下去。”闻起航淡淡的说道。

陈桥驿先锋军营地。

赵匡义正在大帐中来回的走动,不安的情绪在脸上显露无疑。

“赵将军,切勿急躁,此次谋划我们已思虑千遍,定当万无一失。”一个身穿道士打扮的中年文士开口劝说道。

“苗先生,我二哥何时才能出京,只要他留在京师一刻,就难测安全。”赵匡义此刻的心情,显然没有从前几日的惊骇中解脱出来。

赵匡胤因为点检做天子的传言,差点在皇宫大殿之上被当场下旨格杀,如若不是安排的内应及时将辽汉联军出兵的消息呈报上去,赵匡胤恐怕现在已经命丧黄泉。

“军情呈报”一个斥候在大帐外高声喊道。

“进。”赵匡义沉着脸回到案桌之后坐定。

“禀报赵将军,陈桥驿全境现已在我先锋军掌控之下。唯有两处疑点,请赵将军示下,当如何处置。”斥候单膝跪地施礼。

赵匡义心中一惊,面上不露声色的问道:“有何疑点?”

“禀赵将军,境内多处发现绿林人物出没,人员百名以上。陈桥驿馆现有一位爵爷入住,从员高达二百余人,远远超出爵位仪仗。”

“调集军队,将两处人马全部剿灭。”赵匡义冷声说道。

“诺。”斥候应道。

“稍等。”苗先生开口阻止道。

“苗先生,有何指教?”赵匡义询问道。

“赵将军,稍安勿躁。”苗先生拱手对赵匡义施礼完毕后,对着斥候问道:“驿馆中入住的爵爷,是何许人也?”

“禀天师,驿馆中入住爵爷名唤闻起航,因颜神剿匪立功而封爵。本应在上月中旬前往京师入职,不知何故现今才到陈桥驿馆。”斥候回道。

“赵将军,闻起航此人,你可曾听闻过?”苗先生问道。

赵匡义脸色阴郁的说道:“剿灭鲁中盗匪,如今在朝中也算有点名气。”

“闻起航此子之所以得爵,并非剿匪之功劳,只因手中掌握的神雷。这物事对我们今后的行事也会非常有帮助,请赵将军三思而行。”苗先生拱手作礼劝说道。

赵匡义沉思一会吩咐道:“传令下去,调集人马,剿灭绿林盗匪。封锁陈桥驿馆严禁人员出入。”

“诺。”斥候应完,就迅速离开大帐前去传达军令。

赵匡义见斥候领命而去,沉吟一会问道:“苗先生,如若不是闻起航此子,也许我们大事早成,今日苗先生为何维护此子。”

“赵将军,非我维护闻起航,如若我们贸然派兵前往剿灭此子,势必遭到此子反抗。此子手中有神雷相助,此物乃我道家百年来第一人杰周青山所制,威力堪比仙术。此子一战而平三千盗匪,全赖此物相助。

现为我方关键之时,万不可旁生枝节,虽然此子人手不多,但依然凭借些许人手剿灭三千盗匪。我先锋军万余人,恐难以在片刻间剿灭此子,现今我们第一要务是保证计划的实施。”

赵匡义沉吟道:“苗先生所言有理,是赵某心急了。可此子现今就在陈桥驿馆,该当如何处置?如不妥善安置,终究是一个隐患。”

“赵将军请放心,苗某愿亲身前往,与此子一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