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9.第229章

才四月的天,李彩英居然穿着布拉吉(连衣裙),烫着卷发,脚上穿着皮鞋,走进来的时候,咔哒咔哒的响。

只是,人们都说女为悦已者容,可钱淑兰侧头去看王守智,他似乎对李彩英这副打扮没有欣赏的感觉,两人之间仿佛隔着一堵墙。

她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这两人的婚姻真的出了问题。

看到老太太回头,王守智忙叫了一声‘娘’。见李彩英没动静,忙拉了下她的胳膊。

李彩英这才不情不愿的叫了人,只是声音跟蚊子哼似的,不仔细听都听不到,更何况她的眼睛一直吊着,还真有种狗眼看人低的感觉。

钱淑兰不想刚见面就吵架,只能装作没看到李彩英的态度,招呼两人坐下,“快吃吧,我刚做好饭菜。这些菜全是我从老家拿过来的。新鲜着呢。”

说话的时候,她开始给两人分筷子。

王守智看了一眼桌面,色香味俱全,脸上笑意满满,“娘,几年没见,您的手艺进步很大呀。”

钱淑兰得意地笑,“以前做饭舍不得放油,我这不是怕你们吃不习惯,就多放了点油。”

王守智刚想说话,就见李彩英板着脸把筷子撂下,眉梢一挑,“娘,您放这么多油,是想让我们走资本主义享乐风吗?”

钱淑兰皱紧眉头,扭头去看李彩英,就见她脑门上的孝心值直接变成0,刚刚进门的时候还是1呢,这下子直接减到0分,她欠她的呀。她做饭还做出罪过来了。

钱淑兰搁下筷子,笑得很慈祥,声音也很温和,“彩英啊,你年纪轻轻的,经得事儿少,又从小没娘,估计也没人教你,我这当婆婆怎么说也是你的长辈,我就说提点你一二,谁告诉你的,吃点素菜就说是资本主义享乐风?那院里那么多人家吃肉,是不是都是走资本主义?”

李彩英被她一噎,她没想到这乡下老太婆居然敢反驳她。她低头看了一眼饭桌,确实只炒了两盘素菜。

其实,客观来说,钱淑兰放得油并不多,李彩英平时炒菜比这还要多呢。

可,她就是看这老太婆不顺眼,想到曾经为了让王守智娶自己,放下·身段讨好这老太婆,对方故意拿乔的样子,她就作呕。

老虔婆,一个乡下老太太,她也配!

李彩英冷着脸,一甩手,从坐位上站起来,三两步跑出了屋。

王守智下意识就想去追,只是在对上他娘暗含警告的目光,又把腿缩了回来。

坐下后,他突然后知后觉地发现他娘似乎变了。以前如果有人敢对他娘这么说话,他娘一定带着全家人把那人暴揍一顿,哪像现在这样,轻飘飘的就把人给怼跑了。

冲出家门的李彩英没去别的地方,直接跑到父亲家里。

因为就在一个大院,离得很近,连两分钟都不用就到了。

当看着自家闺女抹着眼泪进门的时候,李国成吓得不轻。

“彩英,你怎么了?”李国成对这唯一的闺女宝贝得不行,立刻丢下手里的酒杯,迎了上来。

李彩英冲进来,一屁股坐到沙上,刚坐下就开始骂人,“死老太婆,在乡下待得好好的,居然跑到县城来摆谱。”

对于亲家过来的事儿,李国成早就知道了。早上上班的时候,他手下的工人特地提醒他了。

李国成也没当回事,对方就是一个乡下老太太而已,没文化没见识,估计来打完秋风也就回去了。

只是,他没想到,一个午饭的功夫,他女儿就能被她气回娘家,登时也火了。

听到女儿骂的话,李国成怕被别人听到,立刻把门关上。

虽然现在到处说破除封建,妇女能顶半边天这样的话,可像他们这些小地方,思想还是比较保守,一旦谁名声坏了,想要嫁个好人家,那是比登天还难。

女儿绝对不能传出“不孝”的名声。只是,他到底是个老爷们,心思不够细腻。空有爱女之心,却不会教,否则也不会把李彩英教出这么个性子。

李国成听女儿骂骂咧咧半天,耐着性子仔细把事情问了一遍。听完之后,他皱紧眉头,没说话。

照这么说,亲家似乎也没做错什么。他忙给女儿倒了一杯水,“彩英,你歇歇嘴,如果实在没办法,就在家里住吧,眼不见为净!”

作者需要养家,请买正版吧,只有晋江是正版,其他地方都是盗版听了他的话,钱淑兰皱紧眉头,她怎么听他话里的意思这么不对劲儿呢,总有一种很压抑很憋屈的感觉。她叹了一口气,拍了拍他的手背,“小五,苦了你呀。”

这话说得很煽情,王守智一直被媳妇压得死死的脊背瞬间僵住了,原来他娘都知道,他干巴巴地笑道,“娘,彩英她除了脾气差点,人还是不错的!”

一直紧跟在两人后面的王守仁却是憋得脸都红了。他原以为小五这些年没有消息,是因为工人岗位没有落实,他怕家里人责怪才一直没有回去,可谁成想,根本不是这样,小五早就成了工人。现在见他娘心里眼里都是小五,早就心存不满,于是就插了一句嘴,“娘,小五哪里苦了,他娶了李彩英在县城吃好的住好的,早把我们这些乡下泥腿子给忘了。你辛辛苦苦把他培养成材,一天福也没享到他的,他还有什么不满的?”

他顿了顿又道,“更何况小五有文化,长得又好看,对小五媳妇也好,也没嫌弃她只生了一个女儿,小五媳妇凭什么给小五脸色瞧,这样的媳妇不休了她就算好的了。”

钱淑兰愣了一下,完全没想到老大居然会这么想。

她只所以说小五苦,是因为王守智虽然身上穿着中山装,口袋里别了根钢笔,下身穿着的确良的裤子,全身上下一个补丁也没有。可他的精神却有些阴郁,眉峰一直紧拧着,一看就是长期被压迫所致的。

钱淑兰在心里琢磨了一下,觉得王守智一个乡下小伙子攀上城里姑娘,本来就是门不当户不对。那李彩英在原身的记忆里又是个脾气不好的。两人在一起过日子,估计李彩英没少给小五脸色瞧。这个年代的男人,多数都有些大男子主义,一直处于被压迫的王守智说不定心理已经扭曲了,所以才安抚一下他,给他点母亲的关怀。

更何况她觉得王守智一直没回去,或许李彩英是主因,但如果王守智自己能坚持主见,腿长在他自己身上,李彩英难道还能栓着他不让他回吗?

钱淑兰猜测王守智是在记恨原身呢,毕竟王守智娶李彩英一开始还是原身撺掇的。

当初,王守智到了年纪快要结婚的时候,原身给他张罗好几个结婚对象。一连看了三个,王守智都没看中人家。

终于在相看第四个的时候,王守智相中林家村一位叫林芳的农村姑娘,两家都是地里刨食吃的,与老王家也算是门当户对。

可就在王家想要跟林家谈婚论嫁的时候。李彩英突然插了一脚,也不知她怎么看上王守智了,居然托人到老王家说亲。

原身见李彩英穿得这么漂亮,还是个城里姑娘,自然喜不自胜。

立刻把林家那门亲推掉了,隔天就跟李家定了亲。

王守智自觉受了侮辱。他是真的喜欢林芳,对方娇娇小小,长得又漂亮,很能勾起男人的保护欲。

哪像李彩英长得一般不说,还狗眼看人低,总是以城里人自居,看人的时候眼睛都快长到脑袋顶上了,对她十分不喜。而且,最让他气愤的是,这门亲还是女方上门提的,简直就是不知羞耻。这更加激起他的逆反心。

在原身要他娶李彩英的时候,王守智一开始是反对的,可后来听到他娘说李彩英能给他在城里安排工作。王守智就心动了。到县城当工人,一辈子吃商品粮,这真不敢想。虽然他是个初中生,可因为家里没有门路,所以毕业后一直没能找到工作。

他不想像几个哥哥那样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所以,他妥协了。

婚后,岳父果然信守承诺帮他在北台钢铁厂安排了工作。对上别人羡慕的眼神,王守智心里又开始得意,觉得当初的选择没错。

也因为这点,家里家外的事,王守智全由李彩英做主。

至于为什么没有回去看母亲,他其实是迁怒。

虽然,王守智有了工作,当了城里人。可妻子不是他喜欢的,唯一的孩子还是个女儿。以后,他就是绝户头。

这些都是他娘逼他的。既然,他娘把他的未来毁得那么彻底,那他就亲自把她的目的打碎。娘不就是为了过好日子才让他娶个城里女人吗?他偏偏不让她如愿!

报着这样的心理,王守智过得越来越阴沉。

每当李彩英跋扈不堪,对他口出恶言的时候,王守智就会痛恨他娘。对李彩英也越来越没有耐心。

他原本是感激李彩英的,毕竟对方给他安排了工作,再加上两人已经结了婚,可他没想到李彩英就是个十足的泼妇,她嫁人,完全就是想找个仆人,在家里摆足了女王的架势,让他倒足了胃口,原本,他心里就对李彩英有些不喜,等了解她的为人之后,仅剩的一点好感也没有了。

他开始躲在厂里加班,只有这样,他才感觉自己是个鲜活的人。

现在看到他娘和大哥过来,想到李彩英的态度,王守智觉得自己这不堪忍受的生活要被打破。他也不知道是期待还是在不舍,总之很纠结。

等开了门,王守仁把马车上的东西拎下来。这些全是他娘这些天的口粮。

钱淑英之所以带这些粮食过来,主要是担心两人口粮不够,会觉得她是吃白食的。

她不能让他们有说嘴的地方,所以,她主动带口粮过来。

走进屋里的时候,地砖铺得整整齐齐,打扫得干干净净,让王守仁这个土包子又发出阵阵惊叹。

“彩英和小蝶都不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