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二十七,距离五月初一的祭祀大典愈发迫近,刘愈所能利用的时间也越来越短。御林军的哨探通过徐荣的招供锁定了一些二线的目标,跟踪得回来的消息会汇总到刘愈这里,再由刘愈整理交给韩升,由韩升奏报给皇帝。
刘愈这面没什么大的波澜,徐翰找儿子却找出风波,御林军构陷的徐荣失踪与各藩王有关的消息令徐翰很恼火,经过一日便跟都御史杨延迁编制了一份“怀疑有罪名单”,所罗列的大臣中包涵了御林军统领何茂,上奏皇帝要求彻查。皇帝震怒,在朝上骂了徐翰一番,大致是说他人老糊涂,儿子丢了就发癔症胡乱咬人,责令徐翰闭门不出,不许再干涉杨延迁的查案事宜,另让杨延迁重新彻查。
贼查贼的方法老皇帝用的得心应手,这老皇帝别看懦弱有时隐忍不发,但发作起来也是个擅用手段的狠人。但当初是他的避让令淮王趁势做大,现在尾大不掉想亡羊补牢已很困难。当日下午,杨延迁便重新草拟了一份“怀疑有罪名单”,杨延迁很识相地将除了淮王和几个得势藩王之外的藩王构陷,说是他们是绑架徐荣的最大嫌疑人。皇帝也没说什么,只是责令继续追查。
四月二十七这一日对刘愈来说是简单的一日,他除上午去了一趟歌舞教坊看司马璇儿跳舞,其余时间都是在家中书房渡过。司马璇儿对刘愈的出现也没感觉太大的意外,自顾自地练舞,而刘愈却像个观众一样看了一个多时辰,二人并未交谈,直到刘愈被何茂叫走,司马璇儿才停下舞步,看着刘愈去的方向有些发呆。
“皇上想让我们尽快查清此案,最好是在祭祀大典之前。”何茂严肃说道,“不过我们手头上的证据匮乏,即便与此事相关人等也是徐荣的一面之词,难保他不会陷害忠良。不知刘兄弟有何高见?”
刘愈想了想道:“如今祭祀大典即将举行,皇上要封子为王,这时的稳定应是重中之重。徐荣的那份供状中,说是城中许多防司衙门中人与淮王有勾结,我想不管是实情还是诬陷忠良,总是要先上奏皇上,暂时将这些官员调任,日后彻查虚实也不迟。”何茂觉得有理,点头道:“那就由刘兄弟拟定一份名单。”
刘愈草草拟定了一份名单,名单中大多数都是徐荣供状中提到的人物,唯独少了冯成递的名字。这份名单中也有很多人是跟三皇子有关的,上奏给皇帝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果然在第二日,四月二十八这一天,皇帝将名单中大多数人调职。一时间防司衙门人员的大幅调换令整个长安城都有所震动,皇帝没有对其做法作更多的解释,只是说官员正常调动。更多的人觉得,是皇帝的多疑心在作祟。这期间利益损害最大的便是三皇子苏必,其苦心经营的京城防务一夜间好像被顷刻瓦解,本来他上奏了皇帝准备为属下争取留任,却被皇帝训斥了一番说他不思检点。一时间三皇子有失势的错觉。
三皇子一派代表着长安城内防司,代表着长安城的戍卫。三皇子被弹压也是皇帝为了平衡各皇子关系的一种手段,其余有可能争储的几位皇子最是高兴。当然也有人担忧,比如说尚未被皇帝调任却意识到自己即将没利用价值的内华门防司都尉冯成递。在四月二十八日的下午,有消息说冯成递久联系不上淮王的接头人送妹妹去淮地,准备亲自送妹妹出京城。越来越多的消息表明,一派人的罪证都在冯成递的手上,这也是他近些年发迹的原因之一。
当然冯成递的举动也是刘愈诱导出来的。刘愈通过吴悠给冯成递看相的结论是“有大运,但需贵人相助”。冯成递的贵人不用说所有人也猜到是他所投靠的三皇子,恰恰在这时三皇子有些不得志,于是他便将注意力放在了淮王身上。对于一个迷信人来说,卦象是极为看重的,国师的卦更令他深信不疑。这也令他迫切地想将妹妹送到淮王那里以示忠诚,在其还身在其位有所价值的时有所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