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未央心情顿时变得轻松,走过去,盘腿坐在炕席上,把恩姐儿搂过来,念话本给她听。
孙嬷嬷悄悄地起身,去稍远的地方站着了。
钟未央以前是学古汉语文学专业的,所以她来到古代,没有丝毫特长!不过比起文绉绉的文言小说,她更喜欢读语言通俗的话本。她很抑扬顿挫地读了一段话本故事,满心陶醉着,结果一低头,看到恩姐儿已经打瞌睡了。她忍俊不禁,把小家伙摇醒来,然后突然心里想起一事,抬头唤道:“秋香!”
秋香原本守在堂屋里,听见传唤,连忙走进来,笑道:“少夫人,有什么吩咐?”
钟未央道:“秋香,你会写字,今天就让你把院子里所有丫鬟、婆子的生辰,对上姓名,整整齐齐的写在一个本子上,记得要写得工整一些。按照月份编写,把同月份的记在一起,要一目了然。”
“是,我这就去。”秋香表情十分欢喜,连忙办事去了。
赵嬷嬷端着一碗冰镇过的奶酪走进来,不解道:“少夫人记奴婢们的生辰做什么?”
“嬷嬷,你认得字的,秋香写好了本子,给你收着,以后院里的丫鬟过生辰,记得吩咐郭厨娘做一盆手擀面,面少点,肉菜多一点,让丫鬟们自己分着吃好了。另外,赏一个银镯子。”钟未央一边想,一边说道,面色思索,显然还没考虑完。
钟未央陪嫁的铺子有布庄、香油坊、首饰铺、成衣店、小客栈、瓷器铺、酒坊、粮油茶叶铺和腊肉火腿铺,铺子地段都不繁华,做的是下层老百姓的生意,其中首饰铺里的金饰和银饰也不十分贵重,一个普通的、轻薄点的、成分不太纯的银镯子大概成本在二百文钱,但是卖价却是五百文,如果花纹很精致,可以叫价六七百文。这些都是市场价,其实贵的不是东西本身的成本,而是店铺的租金,在京城里,可谓是寸土寸金,即使地段偏僻,也照旧很贵。不过,钟未央的铺子可不是租来的,而全部是持有房契的。
之所以想“笼络”一下院子里的丫鬟,原因就是她怕自己孤立无援。如果她只把丫鬟当普通的丫鬟,没有丝毫恩惠,那么丫鬟也只会把她当普通的主子,不会忠心,也不会感恩,甚至对平蒙院没有归属感,说不定还要来个“身在曹营心在汉”,给外人当眼线。如果做主子的被做奴才的背叛,那也是很惨的!
钟未央心想着:这只是其中之一,以后还要多发些“福利”,最好是花钱不多的,但是又使人欢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