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八章 大粮商王城主中

自从大家知道这里没有宵禁之后,泾阳的房价涨了几番,大家都在等,等王也的酒店开业。

据说王也推出的酒店式公寓,一个屋子里,不仅有厨房、茅厕,还有电灯这样的神物。

年后的几个月,随着唐人街渐渐成型,一条贯通竞技场和泾阳码头的长街终于名扬四野。

如今吐蕃的第一家皮货铺子已经开了起来。

还有高昌国的和田玉玉器店。

新罗的草药铺子。

以及王也以安南国名义开设的安南国进口稻米粮行。

此时,粮行内。

“张九娃子,老子可是看着你长大的,赶紧给我先称二石白米,外加一石白面。”一个长相粗狂的庄稼汉子正朝粮行掌柜喊道。

那掌柜闻言一愣,抬头去看才发现是老熟人。

如今王也正值用人之际,张家沟读过书的人不多,最出名的就数张里正一家子。

张里正毕竟有点年纪,而且如今又多了一个说书的伙计,王也便不去叨扰他。

至于他的两个儿子,大儿子张言,如今在本村的生态农场负责场长一职,主要负责统计农场的日常数据和分发工钱。

而这个二儿子起名字虽然随意,但是为人却更圆滑,是以王也便把他从巡逻队里挑了出来,单独让他负责这间粮行。

干了三四天,张九在马周的指导下也是干得有声有色,毕竟读过几年书,在这个年代也算是文化人,当个掌柜还是绰绰有余的。

“哎呦,刘能,你个老小子,二石白米外加一石白面是吧?给,拿着这个去后院取。”张九笑着从怀中掏出三块牌子。

其中两块写道‘白米一石’,另外一块则是‘白面一石’。

那个叫刘能的汉子就是张家沟隔壁村的庄户,如今农闲,也在王也的码头当搬运工讨生活。

这种工种比较自由,一般工钱都是现结,而且因为是体力活,所以工钱也高。

像刘能这样的壮汉,一天辛苦下来,最少也是二三百文钱的收入。

而王也这里,一石去壳的白米才三百文,便宜得很。

刘能接过张九递过来的三块牌子,笑眯眯的给了他一个算你识相的眼神,便在一众村民羡慕的目光中,从怀里掏出一粒银锭,作价一两,刚好就值一贯铜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