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东,升平坊。
朱雀大街如一条标准的中轴线纵贯长安城南北,衔接宫城的承天门、皇城的朱雀门和外城的明德门,将偌大的长安城分割成了东西两部分。
而长安城的东部被称为万年县,西部则称为长安县。东、西两部各有一个商业区,称为东市和西市。
城内南北十一条大街,东西十四条大街,将城中居民住宅区划分成了整整齐齐的一百一十坊,其形状近似一个纵横交错、方方正正的围棋盘。
升平坊所属长安城东部的万年县,在长安百余坊中不显山不露水更不算出名,属于小坊。
当年李渊开国立朝刚定都长安那会儿,常有歌姬舞坊居于此坊之中,有阿谀奉承的官员抓住这千载难逢的拍马屁机会,屁颠屁颠跑到李渊跟前大赞,‘陛下啊,这就是歌舞升平之象啊!’
李渊闻言自然龙颜大悦,大笔一挥便有了“升平坊”之名。
只是八年过去,这里反而没有了当初的鼎沸之相,倒是新翻盖的长乐坊成为东市最热闹的烟柳之地。
此时,升平坊内,一间二层的小阁楼。
院墙布满青苔,看上去残破不堪,院门也是透光的破门板,让人看不出关上的意义。
小阁楼是纯木小筑,要是早些年崭新的时候,可能还算雅致,但如今也都是破败之相,没有了典雅的气质。
阁楼一层门窗紧闭,要不是二楼一扇小窗户还开着,看上去真不像是有人居住的痕迹。
透过窗户看进去,昏暗的屋子内,一位红衣女子正低头认真的绣着手中的锦帕,身后一个八九岁大小的稚嫩女童在擦拭着一把古琴。
小女孩动作很是轻柔,毕竟屋子里只有这么一个物件,再就是一张秀床和一张桌案,但也快被她擦脱皮了。
小女孩将古琴轻轻放下后,看着红衣女子的背影沉默了半响,然后笑着问道:“三娘,还有什么需要我做的吗?”
那红衣女子也不知道听没听到,兀自头都没抬,依旧绣着锦帕。
那小女孩见状苦着脸,走到女子身边轻声说道:“三娘,我们为什么不去找杨姐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