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草芥命(八)

不出去不知道,一出去,陈安才知道外面发生了多大的变化,他本来心思就活,聪明肯干,在发现贩卖粮食的利润比种地要强十倍的同时,他就打定主意,专门来做这个营生。可他装粮食的大车是一个朋友的,这个朋友姓徐,家里有点关系,本着与民合作,农忙时节把车能从厂里开出来帮忙(当然工钱没有,油钱陈安要付),厂里就能够得到一些自价粮,虽然比粮站里要贵些,可成色好啊,而且不用占指标,算是厂内的福利。

这也是陈安粮食卖的快的原因,他的价格卖给厂里的食堂只比粮站贵五分,由他们厂办的先挑,剩下的再拉到厂里的家属院,比粮站贵一毛,但是他不要票。

不要粮票,这也是陈安思索过的,并不是让别人一说就随便弄下来的。单是他们陈家五户,种的再生稻就绝对足够家里人顿顿吃白米的,他用不着粮票,不如先换成钱。

可等到不断有人问他,以后能不能卖脱壳米,再贵一些也愿意的时候,陈安隐隐有了一点儿想法,等粮食卖光了,他把钱好生收在胸口里,这是媳妇满金帮他特意缝的钱口袋,就是怕有人偷。

陈安难得咬着刚炸出来的油条,这是一个路边老婆婆卖的,不要票,三分钱一根,五分钱两根。油滋滋得确实吃的喷香,他就想着,等办完事回去的时候,一定要磨磨价,多买上几根回家,给家里人都尝尝。

直接问了一位路边的时髦大姑娘,陈安就摸到了容县最出名的学校容县一中门口,他整了整衣衫,学着城里人客气得问着守在校门的大爷,“大爷,请问一下,如果给家里孩子办入学,是不是得走这里?”

“报名的时间还早哇……”动乱后学生们替他平反,容县中学就返聘的卫长临实在是怕了,虽说舍不得离开自己工作了大半辈子的地方,却也不敢为人师表,宁愿领着最低一等的工资当个尽职尽责的门卫。再看一眼陈安的装扮,卫长临皱着眉头道,“要是才来报名,这也太迟了。”想到之前的乱象,他语重心长得道,“还是要读书的,教育好孩子才会进步。”

听这人说话就有派头,陈安连连点头,“你,您说的是。所以听说容县中学最好,我就跑来问问。”把自家的情况先说了一遍。

“孩子要上几年级,学的扎实吗?”卫长临听陈安说他家里十几口里出了一个读书的苗子,不远千里从药王村里跑到容县里想让孩子可以读书,心里唏嘘不已,有心想帮上一帮,“你可知道想要在容县入学,必定要经过我们的考试才行。而且除了成绩特别优异的班级头名才有奖学金,像你们这样跑来读书,学费书费杂费也是要自理的……”农村人在地里刨食,一年才赚多少钱,要供养一个学生真的不容易,容县中学里也有不少勤学苦读的农家子弟。

陈安听着有点心里发虚,“那这要多少钱啊!”难道得是个天文数字不成吗?

“一学期学费十块,学杂费三块,预备书费八块,这个多退少补。”卫长临看着眼前这老实巴交的农村汉子,把这些费用说得个清清楚楚,“这些倒还罢了,孩子每天都得吃饭,学校食堂馒头两分钱一个,一碗稀饭一分钱,咸菜两分钱,还要付相应的粮票,中饭有肉的菜两毛,没肉的一毛……你可以从家里送米来自己装饭请伙房蒸,一学期一块钱。再这样,每月最少也得要个三十斤粮食,或者三十来斤的粮票……”

这可都是最基本的,卫长临把这话一说,想这人肯定要打退堂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