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第二十六章

恻隐(重生) 辞绿 1789 字 9个月前

贺清时不紧不慢地跟在他身后,思索着魏珩的意图。

当然不可能是想要洛河刺史的位置。

否则的话,且不说陛下,就连魏太后那边也过不去。

陛下初登大宝之时,朝野上下都在猜测魏太后会不会效仿史上周后,借着垂帘听政的名义将大权收拢,再借机提拔胞兄。

没想到后来,雷厉风行的是陛下,收拢大权的也是陛下,自始至终,朝堂上就没有出现过魏太后的身影,一道一道雪片似的飞向各处的圣旨上,也看不出来有她的手笔。

昔年先帝病重,虽然强撑着上朝,但那些时候的奏折都是由魏太后处理的。

因着与从前的差异太明显,实在是过于……杀伐果断了些,一来二去地便引起了有心人的打听,也不知是谁走漏了消息,被人探到了口风,一时间众人皆知道了后宫魏太后干政之事。

谏官御史们纷纷上折子弹劾魏太后干政,最后还是先帝力排众议才让他们闭上了嘴。

仔细算起来魏太后干政的时间并不长,但是她的处事风格委实是深入人心。

因此当今陛下初下圣旨时,各方都密切注意着,最后发现这其中魏太后似乎并没有掺和进来,又遣人细细打听了一番,得到“太后思念先帝,鲜少过问世事,于慈宁宫中潜心礼佛”的消息之后,终于消停了下来。

没多久又有人发现,在太后沉寂宫闱的同时,一向处在风口上的齐国公府行事也低调了下来。前几月有魏家人犯了事,还不等言官口诛笔伐一番,就听说魏太后与魏铮通信,将那族人送进了大理寺。

这下子大家可算是回过味来了,魏家这是打算要压下自身的气焰,为小皇帝好整顿朝臣开一条路。

这样的背景下,洛河刺史的位置就是送到他们手上,他们也不会接。

那么,魏珩今天究竟想做什么呢?

贺清时难得地,对这个朝野称誉的谦谦君子,起了一点兴趣。

两人一前一后走到膳堂外通往后山的一条石板路上,路边的松柏栽得稀疏,偶尔探身往外看,便可以看到崖边缭绕的山雾与漂浮着的流云。与站在峰顶向下俯瞰山河时候的兴味截然不同。

直到魏珩觉得时机差不多了的时候,他才悠悠然开口:“不知大人对洛河刺史这个位置怎么看?”

他停下脚步,转过身看着贺清时。

两人此前没什么交集,最多是在宫门口遇见颔首打个招呼的交情。

贺清时轻嗤了一声:“由此可见其实世子并没有什么诚意。不管是有求于人还是想和别人合作,坦诚些比较好。”

魏珩哈哈一笑,说了声是。

随后道明自己的来意:“洛河刺史之位空悬,听说最近谢家也在为这个位置筹谋。大人若是有意,我可助之。”

“那你呢?你想要什么?”贺清时不答反问,“作为交换条件,我需要付出什么?”

“不用。”魏珩回答。

“那么,”贺清时顿了顿,道,“只是为了给谢家找不痛快的话,换成别人也是可以的吧?为什么会是我呢?”

“让我想想,是因为认为我有足够可以和谢家背后的人抗衡的势力,还是因为事成之后可以直接把所有事推在我身上?”

“传闻世子与长公主关系势同水火,现在看来,倒也失了几分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