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吴小梅按照府城的收购价20文一斤都买下来,并告诉她们以后有这样品相的香菇她还要,几位大婶高兴的接过银钱,也没有多留,没看见人家正忙着吗?她们又不是那种没眼色的人。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话真没错,五婶的朋友也跟她一样性格直爽,干脆利落,直觉得把番薯粉交给她做的决定很正确。
接下来几天,吴小梅一直忙着做鸡精,花生酱,海鲜酱油和辣椒油,期间抽出一半时间陪苏立春,她专门画了几张图纸,到村里的木匠那做了些积木,木马,花片,孔明锁等玩具给苏立春玩。
还让三哥家的巧娟帮忙做了几个公仔,把苏立春哄的“娘”“娘”“娘”的叫个不停,现在跟吴小梅是亲的不得了,连苏瑞舟和苏立新都要靠边站。
苏立新去府城的学堂上学,苏瑞舟每天早上送去晚上再接回来。苏立原也被苏大哥赶去村里的学堂,不过他每天放学都会来找苏立春——的玩具玩一会,运气好的话还有美食吃。
院子西面的工房已经盖好,想到以后大部分时间要住府城回来的少,苏瑞舟特意加大了工房面积,做米粉的工具都到位后,吴小梅只一开始示范了两次,后面就都交给苏瑞舟招来的人做。
第一批米粉做好,吴小梅做了一份炒的,一份煮的,受到了大家一致好评,这让吴小梅对即将要开的小吃店又更加充满了信心。
而早在苏瑞舟尝过各种口味的粉丝之后,就大肆购买了一批番薯,加大生产量,村里的人看到苏瑞舟买这么多番薯,开始多番打听,不过终究没打听到什么,番薯的价格倒是莫名的涨了。五婶在征得吴小梅的同意后,叫来了小儿子一起帮忙,苏瑞成虽然脑子不太灵光,但是胜在有耐心又听话,一套动作示范几遍,他就记住了。
“铺子装修的差不多了,你还没想好要叫什么吗?”苏瑞舟一脸兴味的看着她。
吴小梅好纠结,狠狠的揪了一把头发,看的苏瑞舟眼皮直跳,心里一阵叫疼,
“叫味极鲜小吃铺怎么样?”为什么听起来有点像酱油?
“可以!”
一个称呼而已,只要有了名气,再普通的名字都会让人觉得高大上。他就是喜欢看吴小梅绞尽脑汁的样子,很真实,很可爱,还有点傻乎乎的,叫人忍不住去想要去迁就她,纵容她。
“可是……要不叫荣江小吃?城口小吃?……”
苏瑞舟继续饶有兴致的看着她在那抓耳挠腮,似乎一点也不在乎店铺的名字叫什么。
突然,吴小梅猛的双手一拍,“就叫中华小吃,怎么样?”
这些小吃都是自己是从□□带来的,可不就是中华小吃吗?
“何意?”苏瑞舟隐约有些猜测。
吴小梅讪笑了笑,把由来说给他听,“不知道这个名字在你们这有没有什么忌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