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扬古以为皇上是问三公主有没有带话给他,回道:“三公主并没有说什么。”
康熙明显的有些失望,也不让他退下。费扬古便觉得自己这趟差事没办好,怎么这么笨!当时也不问问三公主有什么话要带给皇上。
他想了想又补充道:“如果皇上是问奴才在时,三公主有没有说别的话,奴才倒是隐约听她自言自语了两个字。”
康熙掀起车帘儿:“她说了什么?”
费扬古又有些后悔,不该为了自己复命出卖三公主,不过康熙明显是不等到答案不会死心,“这个,三公主她说……多事。”他正要解释说,也许三公主并不是在说皇上您多事,可能是在说奴才我呢!
康熙已经放下帘子,道:“你忙你的去,不用在朕车边伺候。”帘子之后,是康熙不自觉的露出笑意。
建宁从小就不怕冷,冬天别人都裹在厚厚的貂裘狐裘里面,她就能穿这一身春装来去自如。每次康熙把自己的衣服给她,或者是让她的宫女回去取厚衣裳,都会换来她嫌弃地说他多事。
但是每次看到她穿得单薄,康熙又总会忍不住“多事”。
在车里发了一上午的呆,康熙也没有心思去看折子,和想对付葛尔丹的作战方略,脑中都是从小到大两人相处的回忆,他以为很久之前的事都已经忘了,但是每一幕有她的画面在他脑中都印得清清楚楚。
他一直以为对建宁的深厚感情是源自血脉的手足之情,但是他越来越没法欺骗自己,特别是在得知乌尔衮去世的消息,并且建宁决定终身不嫁,这个做皇兄的竟然是大大的松了一口气!甚至在她面前康熙差点没控制住露出笑容!有哪个皇兄会为自己准妹夫的死,而高兴成这样?!
康熙早就察觉得到自己的异样,一直在自欺欺人罢了。当发现征兆越来越多,不得不面对时,他也打算继续自欺欺人下去,他要把这一份感情深深地埋藏,烂在肚子里,死后带进棺材,对谁都不会说。
如果有人说作为一个皇上就可以富有天下,任何想要的都可以得到。那康熙肯定会呲之以鼻,是皇上又怎么样?老天偏偏爱这样捉弄人,会将人最珍爱的东西放到触手可及,又遥不可及之处。
皇上一走,太子还年幼,什么牛鬼蛇神都蹦出来了,毓庆宫中前来给太子送礼的官员们一波接着一波。如果是来求他办事情的,胤礽会直接告诉他,“孤不能徇私枉法,你还是另谋别处。”
如果是无缘无故非要来给他送礼的,每到这个时候,皇太子都不会亲自接见,而是由手下的孔太监代为处置,将送礼的官员人名以及礼品的数量金额登记造册。
如果建宁公主住在宫中的话,他们这种风气还会收敛一些,毕竟要在这位公主的眼皮子底下搞小动作还是要先掂量掂量自己的分量的,但是建宁最近都住在畅春园。也许是因为太子监国的关系,为避参政的嫌疑所以她才一直未回宫。反道是给这些想要走太子门路的官员行了方便。
太子以前就知道朝中跟着索额图的官员众多,但是之前有康熙和建宁在宫里,姑姑一向对他管得严,怎么可能让他参与到那帮人当中去,所以太子一直以来和索额图一党保持着距离。
这次索额图随驾亲征去了,他手下的那些以他马首是瞻的,便都纷纷向皇太子靠拢。本来嘛,索额图所打的旗号就是太子一党!他们常年接触不到正主早就被晾得抓心挠肺的了!如今有这个机会,岂能不在太子爷面前好好表现表现。所以自从有人开始给太子送了礼物之后,其他人纷纷去搜罗奇珍异宝或者是太子偏爱的东西加以效仿。
太子呢,就由着他们折腾,但是处理政事的时候,绝对不会因为有人给他送了礼物或者是来套过关系就有所偏颇。
上书房是皇子们学习的地方,除了大哥已经出宫建府不需要再读书之外。老二胤礽以下,直到九阿哥都已经进了上书房。后宫里还有几个未满六岁的还不能来。康熙是一个多子的君王,如今皇宫里的孩子加起来都有二十多个了。
太子从小被教育得极其克己勤勉,处理完正事之后,他会去上书房看看上课的阿哥们,督促他们功课,让本来想松懈下来的皇子能不得不认真听课。
如果宫里哪个小阿哥小格格染了风寒或是有个小病小痛,太子也会向太医院负责的太医殷殷垂询。
太子虽然处理朝政上仍有些稚嫩,但是他毕竟年轻刚刚开始听政,正是处在学习的阶段,朝臣们对他的包容性很大,特别是看到康熙走后太子的所作所为,那些心怀天下家国的臣子们自然都是老怀安慰,国家有此储君,何愁大清不兴啊?
但是对那些一个劲儿的往毓庆宫钻营的臣子们,中立派们很是看不上眼,但那些人又都是索额图的心腹,他们势力庞大,剩下大臣们自觉得罪不起,也不敢多说什么。只盼望太子可千万别被他们带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