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不知道三公主是康熙皇帝亲自养大的,收到他的言传身教,可以说是康熙唯一的一位入室弟子。
索额图说道:“臣多么想身临其境,也能同三公主一道,痛斥那王辅臣几句啊!”
“臣也是如此。”
“臣也是如此。”
康熙听到这么多人夸建宁,自然心中高兴,脸上险些也要带出来一些,很有一种吾家有儿初长成的骄傲。
朝堂上一片溢美之词,却大多数都在讨论三公主如何如何,只有寥寥几人会提起周培公。这时他们似乎忘了周培公才是大将军,也是前去劝降的主力。
坐在上首的康熙明白他们的小心思,大清还在立国初期,满朝文武自然是以满人居多。他们眼看着一个汉人立了大功,怎么可能不嫉贤妒能。
康熙虽然心里知道,但是也不会捅破,他亲政几年以来,对帝王御下之术已经是越来越运用自如,皇帝的威严也一日比一日重。
康熙虽然十分高兴,但是他仍清醒的很,最主要的叛军还没有歼灭呢!现在可不是搞内部相残的时候。应该借着现在的气势,让他们继续出征,才能势如破竹一举把吴三桂剿灭。
康熙说道:“各位爱卿,周培公做了这样一件大事,避免朝廷损兵折将,保住了数十万平凉城的百姓,居功至伟呀。”
众人见到皇上这样说,对周培功十分推崇,也不能再装糊涂,纷纷附和周培公的功绩最高,实事求是的加以赞扬。
康熙如此才满意了,说道:“传旨,周培公剿贼有功,封一等伯,赏三眼花翎,甘陕的旧部降兵直接拨给他,新组建的十一个汉军营也归周培公节制,加封天下兵马大元帅,出兵讨伐吴三桂!”
众臣应道:“是!”
康熙想了想又道:“哦,对了,朕还有一封写给建宁的书信,随着圣旨一起带过去。”
散朝之后,众大臣都在心里琢磨,或者有的已经相互讨论开了:皇上对周培公的恩赏可真不少啊!他真可谓是异军突起,成了皇上身边一等一得用人。等他战胜归来的那一刻,又会是何等风光,皇上必然重用啊!
又有人觉得:皇上怎么一点儿没提加封三公主,这与皇上他有功必赏上有过必罚的风格相悖呀!
又有人说了:你懂什么,三公主已经是公主之尊,还能怎么加封,她的这些功劳,皇上都记着呢!再说一封皇上的亲笔家书,不是比再多的封赏都珍贵。
之前质疑的那人摸了摸鼻子:也对,对自己的皇妹如何奖赏,还不是皇上一句话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