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见到孝庄把话说死,不但不惧怕,反而如释重负的说道:“儿臣知道,儿臣不打算回头。”
太后站起身,表情也从之前的哀求逐渐变得冷硬,说道:“福临,我这一生就算是有负于人,我也对的起你!你是我一手养大的儿子和皇上,你竟然做出这样的选择,简直就是弃我于不顾,弃江山社稷于不顾,你……好自为之吧!”说完就转身离去。
偌大的奉先殿,寂静无声,顺治看着太后的背影消失在宫殿门口,好半晌才转过头来,喝道:“你们还躲着吗?还不赶快出来!”
听了他这话,从奉先殿的大柱子后面转出两个小孩子来,是八岁的玄烨领着三岁的建宁,就算是高的玄烨也没有顺治的腰高呢,顺治本来打算好好教训偷听的人,看到是他们不由得又有些心软了。
不过仍是虎着脸问道:“你们跑出来干什么?谁让你们偷听的?”
玄烨很有哥哥范儿的把建宁不动声色地往身后推了推,说道:“回皇阿玛的话,儿臣们并非有意偷听,儿臣只是想给建宁解释解释列祖列宗的功绩,正在这看画像,没想到皇阿玛和皇祖母也来了,儿臣不敢打断皇阿玛和皇祖母的对话,所以只能躲在柱子后面了。”
建宁说道:“是建宁想看祖宗的画像,不关三哥的事儿,请皇阿玛不要怪罪他。”
顺治板着脸说道:“这么说,朕和你们皇祖母的话,你们还是都一字不落的听见了?”
顺治眼见着两个小家伙点了点头,叹了口气说道:“你们既然听见了,那就应该知道,明日皇帝驾崩的诏书一出,这奉献殿中又会多了一副朕的画像。”
顺治想要退位并没有像他想象的那么容易,他是大清的立国之君。别说是满朝文武,就是太后那也不会那么轻易的让他任性的出家为僧,于是那些天里,太后使尽办法,甚至还找来了那个常伴在皇上左右的僧人的师门祖师,来阻止他劝皇帝出家,不给皇上剃度。
虽然阻碍重重,但是这时顺治已经主意已定,没有人给他剃度,自行剃度也要皈依佛门。太后能用的办法都用上了,也没能阻止他落发,知道大势已去,只能随他去了。
于是对外召告天下:顺治皇帝突发疾病驾崩,三阿哥玄烨登基。由顺治临行之前指定的四位大臣索尼,遏必隆,苏克沙哈,鳌拜辅政。
大清江山初定,人心不稳,南北之患未除,朝中忠奸不明。如今又是臣强主弱的局面,顺治顺从自己的心意,承受不了皇位的重担走了,留给后人的是危机四伏的皇位,以及四处漏风的大清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