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小少年是个和宋熙年相似的小伙子,都爱穿红衣,且白白嫩嫩的,只是看着宋熙年要更高,更瘦。听见有人叫他,很快就回过头来,一双紫葡萄似得眼睛,显得特别萌。
“我是京城人士。今年一十一岁。名叫安言。你们呢?”回神打量了一会,安言才有些迟疑的回答。
“是在下唐突了。我叫谢明钰,这是我的同窗何意,张梁。至于这位,我也不是很熟。都是扬州人。”谢明钰觉得自己可能有些冒昧了。赶紧就介绍自己,以此来打消安言的担心。
“哎,我忘了介绍自己了。我叫范祎。也是扬州人。”范祎看着有些尴尬的谢明钰,立刻想起来刚刚大家忙着说话,根本就没有互通姓名。
“原来是谢兄。”安言略有防备的心思有些放下来了。
“兄台距离太学院,如此之近,为何回来此地求学。”旁边的何意觉得这个萌萌哒的小少年十分的有趣,就积极的打探消息。
“是太上皇鼓励学子,去外面游历,求学。还说‘读万里书不如行万里路’,故而今年许多的京城中学子都前往各个书院求学。”安言回想着父亲对自己的嘱咐,以及听到的留言。
“是陛下的意思。那就说京城的书院,减少招收的人数了。”张梁若有所思的道。
“那倒不是,京中的学院虽招收了许多外出的学生,还有很多先生。但是本地的人还是挺多的。”安言就自己知道的讲了出来。
谢明钰就看着何话唠继续好奇的问,感觉他就像是被宋熙年附体一般。“那兄台你如何不留在京城呢。至少不必走的如此远。这样免了家人的担忧。”
“大丈夫,就要敢闯,龟缩在一处像什么样子。”旁边有一位素不相识的兄台加入战局。
“确实如此。”被插话的何意看着这位误入其中的壮壮的兄台,尴尬的说道。
接着大家都没有继续说话,埋头走着这朴素的小道。
因为书院坐落的上不高,故而大家走了不到一刻钟的时间,便来到书院的前面。书院的匾额上书着“青城书院”四个金灿灿的字,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谢明钰觉得这几个字有着弄弄的历史气息,十分的厚重。
在大门外面是个宽阔的广场,周围有玲珑的木桥,阔过潺潺的溪流与石阶相连。还有汉白玉雕的围栏,十分漂亮。中间是个小型的瀑布。而且这里竟然没有大门,是个敞开的设计,一眼就可以看见内院的风景,一个美丽的池塘。
今日外面的广场上站满了人,还有一些穿着白底蓝边的统一服饰的人员。
“那些衣服就是他们的统一的服饰,怎样,好看吧?”一边的范祎看着大家惊艳的眼神,心里很有些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