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第 18 章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这种姑娘娶进门定会家门兴旺’这句话不停地在谢文渊心头萦绕,久久不能散去。

自此后周先生隔三差五去苏婉小饭馆吃饭,一是支持这孤姐寡弟,二是她家小饭馆的做的饭食确实很好吃,价格也实惠。

有了周先生坐镇,屋城的百姓都知道了苏婉这家小饭馆,菜好吃价格不贵,很快就在屋城打响名气,生意就这样做起来。

开门迎客,人来人往,总是能看到些乞丐和流浪的人,封建社会统治者再怎么治理有方,还是有许多的穷苦的人。每到晚上关张时,苏婉就一些剩菜剩饭分给这些乞丐。

她送乞丐饭时苏长青跟在她身后,时间久了屋城人都知道这两姐弟是心善之人。话传到周先生耳朵里,更觉得两姐弟很不错。

时间一长,苏婉对这个世界又有了新的认识。屋城只是一个小城,相当于现代社会的县级市,在离屋城百里外的汴城较大,相当于省会城市,是宁王的封地。据说这宁王是当今皇上的第四个儿子,骁勇善战,深得皇上喜爱,年经轻轻就被封为宁王有自己的封地。屋城就属于他的管辖的范围,他治理有方,老百姓提到他时都是爱戴有佳。

苏婉这边生意越做越红火,每日都要向二牛定大半头猪。这样一来,玉珍也不用再卤猪肉,全心全意地跟着苏婉在厨房帮工。玉珍聪明做什么事一教就会,又吃得苦,渐渐地苏婉能把厨房交给她,自己在前台做掌柜。

苏婉不亏待她,给的工钱是全店最高的。工钱多得她以前想都不敢想。在家她不怎么管钱,拿到工钱后自己留些零用,剩下的都教给二牛保管。两夫妻眼见着存款越来越多,买了处宅子,制办了些家具。这样才算在屋城站稳脚。

开门做生意讲究个‘气’,维持住这股‘气’生意就越来越好。二牛有头脑不仅仅是杀猪,还做这生猪倒卖的生意,一买一卖赚个差价。生意越做越大,出门人家都喊他一声‘刘老板’。

手上有钱,生意蒸蒸日上,二牛就想着有个孩子传宗接代。他和玉珍成亲快一年玉珍肚子没动静。以前没钱没想太多,现在有钱了就着急。但凡怀不上孩子从古至今都是女人的错,他让玉珍去看大夫开了几付药,整日里吃着药也不见有动静。

玉珍也着急,药不断,在二牛面前也是小心翼翼,不再像以前那么爽利。

这些苏婉都不知道,就觉得玉珍最近不爱说话。倒是厨房里这几天发生了奇怪的事。

苏婉记得很清楚晚上放到厨柜里时,明明有一大碗剩饭的,到了第二天就只剩下半碗。一天有可能是她记错,连续两三天。这个就不是她记错,而是店里出了贼。

店里加她就四个人,一个跑堂,一个帮忙的大妈,玉珍和她。苏婉是决计不相信会是玉珍,另外两个人也不像是偷盗之辈,再说肉什么的不偷怎么只偷饭?

这天苏婉等着他们都走后,灭了灯,藏在柜子后面‘抓贼’。不出所料没过多久,有人开门而入,轻手轻脚下地走到橱柜边上,他身形小,端了把椅子,踩着椅子打开橱柜门。从兜里拿出只碗,舀了碗饭。然后下来把椅子放回到原处,转头的一瞬间,苏婉看清了他的长相。

小尖脸大眼晴,正是苏长青。

苏婉心里‘咯噔’一下。这几天苏长青对她说,先生让他晚上去练字。原来练字是假,来偷饭是真。苏婉没有上前拆穿,跟在他身后看他去什么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