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寒门弃妇

于是,大伯二叔一大家子带着银子静悄悄还乡了。因为会过日子,还用银子买了二十亩地,小日子过得还算不错。

郑岩成了京官,不管几品,只要是京官,那就是普通百姓仰望的存在,以为定是能天天见到皇帝的大人物。

为此,大伯一家在村子里重新抖了起来。

有人问起段氏和小宝,大伯一家子眼中含泪:“哎,别提了,侄媳妇太不懂事,当年在济南府非要好吃好喝,不跟我们在一起。这会啊,谁知道在哪里。”

别人就问:“不能吧,段氏平时挺老实挺能吃苦的。”

大伯娘就骂:“不守妇道的媳妇子,平时最会装,一出去就各种作,根本管不了。她啊,心里根本没有俺侄子,谁知道去哪里骚了。”

这几年下来,段瑜的名声在村里几乎都臭了。

当然也有人质疑,听说郑岩娶妻,闺女都十岁了,岂不是他一进京就另娶?

有人一提这茬,众人恍然大悟,对哟。郑岩郑家老三才真是忘恩负义,考中了进士就停妻另娶了。

但因为害怕郑家报复,这些人也只敢背地里悄悄议论而已。

几年过去,郑家人都快忘了段氏和小宝了,可村里也有读书人,对童试也十分关心,这便得到了小宝双重头名好消息。

那读书人很兴奋,跑到郑家卖好:“郑大伯,郑二伯,你家小宝成了童生了。才十一岁,还是头名,郑家风水果真了不得啊。”

郑大伯抠抠耳朵:“你说谁?我家没人参加考试啊?”

那人重复:“小宝啊,郑铎啊!”

郑大伯一家子愣住当地,连维持笑脸都做不到。大伯娘将人轰走:“走走走,我家没有这个人,小宝早几年就死了。”

那人是里正孙子,心道你家不就出了一个京官,牛啥牛,还敢跟撵鸡似的撵他了!他爷早就看郑家人不爽了。

郑大伯一家子心里虽不承认,但不得不去县里打听一二。这一打听不好,郑铎还真是从济南府回来参加科考的,娘亲正是段氏。是他郑家人,跑不了了。

怎么办?

趁着还没参加院士,没成为秀才,搅黄这事呗。

成就一个人很难,但毁掉一个人特别容易,搅屎棍子一搅和就成。

郑大伯好面子,让大伯娘带着几个老娘们上门找事。

这天小宝如往常一般去学堂读书,段瑜则在家刺绣。正琢磨绣一件寻常老太爷老太太最喜爱的仙鹤献寿图,便被一阵紧一阵的敲门声给吵烦了。

打开门,“谁呀。”寻常女人遇到这样的未必敢开门,但她是谁啊,就不知道啥叫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