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到娘亲从天亮忙到天黑,小宝心疼得不行,只恨自己太小太弱帮不了忙。
李老太太看着都心疼,劝道:“段娘子,可别这样拼命,这时候还不觉得,等过几年眼睛熬坏了,有你哭的时候。赚钱有时有晌,实在有难处,咱们房租再降降。”
这济南人也忒实在,倒是让段瑜哭笑不得。
“放心吧大娘,我心里有数。也就这阵子苦一点,凑足了钱让小宝上学,等稳定下来就好了。”
“娘,我不上学,我要跟着王家大哥做工去,一天也能十来文。”小宝拍拍胸脯,他早就不想白吃饭了。
段瑜正色:“咱家虽不敢说书香门第,好歹你爹是举人。娘不指望你读书当官,但总要念几年书,懂得为人道理。”
李老太太感叹:“士农工商,等小宝你考上秀才举人,看谁还敢欺负你娘。只是过程太长,怕她先累坏了自己。”
段瑜笑:“做人哪个不累?等我家小宝中了秀才,我等着享福喽。”
小宝沉思,他虽然小,却知道考中举人和懂得做人是两码事。比如他爹,听说好像进士都中了,不照样不养他和娘?
但想想自己若是考中秀才举人,绝对会对娘好,这路子可行。
段瑜还是请王姐帮忙,介绍了街上一个私塾。
“教书先生是秦秀才,大家邻里邻居都熟悉,为人方正和善,待孩子们最有耐心,启蒙是极好的。小宝才六岁,可以先念着,等过几年再说行吗?”王姐是街坊通,对这些极懂。
此时初秋,正是启蒙开班之际,秦秀才见是王姐介绍,很痛快同意见见孩子。
这日,段瑜给自己和小宝都换上一身干净整洁粗布衣服,带着自己弄个几个小菜去见秦秀才。
秦秀才并不是弱小文人,身材反而十分魁梧,声音也宏亮如钟,让段瑜对文人有些重新认识。
秦秀才没多看段瑜,只和小宝有问有答聊了一刻钟后笑道:“郑铎是个聪明孩子,要是大姐不嫌弃,可以来我这里读书。不过我还要继续科考,所以这里只适合启蒙,真要想走科考路,过几年还要上正规学堂才好。”
段瑜懂,毕竟秦秀才年轻,教书估计也是为了养家糊口,没有那么多经历投入进去。
想了想:“孩子才六岁,我一个妇人带着,这两年也没多大能力,先让他学会认字做人就可以。”学费一年五两,外带中秋过年两节腊肉孝敬,没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