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余朝风气开放,女子上街玩乐也是正常的事情。流行的风气正如韦诗云“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
姐妹相伴常去钱安城的西莲花街,高档食肆银楼一应俱全,物价也高,基本上是贵女唯一会踏足的街。易眠池常常跟着姐妹们身后去书斋,一卷印本书一百文,一卷手抄书得贵十倍,但不过是几个嫡出姐妹购物所花的九牛一毛。
“母亲!”易华昭又叫了一声。
“好了好了,知道你的小心思。带上几个姐妹一起去,在晚饭前回来,今日你们的表姐妹们就要到了。”易夫人宠溺地说,有些消瘦的脸因笑容又显现了些少女时期的美艳,“画铃,”易画铃像个木头桩子一样在几个姐妹后面一直假装是隐形人,突然被易夫人叫到,很快反应过来点头称是,“画铃,你年纪最大,要好好照顾好你的几个妹妹。”
“好的,夫人。”易画铃再次低头屈膝行礼,挑不出一丝错处。
几个姑娘叽叽喳喳地出了红绫阁的门,丫鬟仆妇们鱼贯而出去安排马车,一时间红绫阁内人就散了。
易夫人仍靠在小榻上,将手抬起来,年嬷嬷忙递上茶杯。
“你看易眠池安分了吗?”易夫人脸上的笑容在女儿出门后就已经消失了。
“奴婢看着她呀,也不是真的想死,没想到真伤到了,”年嬷嬷鄙夷地扭了嘴角,“吓过一回,又吃到了苦头,现在看来是学乖了。”
“你说,她现在对易家还有用吗?”易夫人说完啜饮了小口茶。
“她就是个养不熟的白眼狼,留着也就是养着给口饭吃。”年嬷嬷顿了一下,看了看易夫人脸色,“以前瞧着长得还是一般,现在这皮相.....捯饬捯饬应当有些用处。”
“是啊,”也不知道这方子的来龙去脉是真是假,易眠池的母亲也是青楼出生,说不定给易眠池留了些什么秘方,在外头养到了八九岁才领回来,知道些什么也不一定。“这易眠池,都养这么大了,还是别留太久了。”
趁着老夫人在京城,把该做的事情都做一做。
几个姑娘分了两辆马车到了西莲花街。离着易宅并不远,有身份或者有钱的人都住在东城这一带。
钱安城水系众多,路也蜿蜒曲折,西莲花街不宽,街面两侧都是三四层楼的店铺。
“昭儿,我们买话本去。”易画玲知道易华昭的习惯,率先开口道。
易华昭嘻嘻地笑,拉着易华晴走进书斋。许故溪见易眠池的那一面就是在类似的书斋,不过京城的那一座更大更奢华。
易眠池很快被几个姐妹落在后面。
几个庶女和嫡女间的隔阂并不明显,看起来在易画玲订了易夫人娘家侄子后,易华昭和易画玲的关系也好了起来,易华昭还会在心情好的时候叫易画玲两声姐姐。
当初也是易眠池被落在后面,许故溪才能很容易找到两个人单独相处的机会。
易眠池在书斋外面望了一眼,跟了进去。
书肆名为知诚书斋,兴于江南,在几个大城都有分店。一楼是些架子摆放的书籍,二楼也有些书架,几乎一半是拿屏风隔出的茶座,不同三楼是些出售珍贵文房四宝和古籍孤本的雅间,分出了三个阶级。
易眠池转了一圈,没见到人,上了二楼就听到叽叽喳喳的声音,易华昭已经取下了罩在帷帽上的淡粉轻纱,兴致勃勃拿着一本书在说些什么:“小姐发现书生背叛了她,就提出合离,最后书生什么也没有......”
几个女孩子说累了,就在丫鬟的伺候下在一间茶座内歇息,叫了两壶茶,屏风和墙壁的角度很好,在外面不容易才能见到屋内的人,让茶座间的人可以放心选书。易眠池绕到一侧才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