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定远县

这日,洛风三人刚进了定远县,找了饭馆坐下吃饭。就见外面走进了一个人,点了酒菜,一面吃一面却魂不守舍。愣愣地坐了一会儿,酒还没喝完,就付了钱匆匆走了。

洛青颜不慎将汤洒在了裙子上,出去洗了洗,回来的时候,还被那人撞了一下。

“臭丫头滚开!”

那人伸手来推洛青颜,洛青颜气沉丹田,往那一站。他没推动,反而自己退后了几步,撞在桌子上。

酒保忙上前道:“皮大爷可没伤着吧?”

那人起身,还要骂人。洛青颜反手握住剑柄,长剑出鞘三寸,那人立时扶着腰推开来扶他的酒保飞也似的跑走了。

“小二哥,那人是什么人,怎么撞了人还如此霸道?”洛青颜随口问道。

这小二也算有些见识,见一个壮汉也推不动小姑娘分毫,又背着长剑,许是那些高来低去的江湖人也不一定,因而笑道:“客官是外地来的,自是不知道。他姓皮名熊,乃二十四名马贩之首,也是本地有名的泼皮无赖。”

包拯暗暗记得此人,并不立时发作。

三人吃过饭,便去了衙门。三班衙役、书吏等迎接新县令上任。到了县内,有署印的官交了印信,并一切交代,包拯正式走马上任。

他素来务实,既然知道前任不妥,少不得令人搬出今年档案查阅。尤其是如今还在牢中的刑案乃是一等一的要事。

只看了半日,就发现了一件要报京中勾决,只待秋后处决的案子。这案子说有个沈清的人在珈蓝寺杀死了和尚,被人拿住,背上有血迹。

此案却有三个疑点:一、凶器下落不明;二,作案动机不明;三、若是沈清杀人,为何血迹却是在背上?

包拯立即招齐三班衙役,提审沈清。

三班衙役、书吏早知道消息,这位新县太爷虽然年轻却是一路暗访而来,只怕将定远县的事情都摸清了许多。进衙第一日,洛青颜便以请教为名让捕头指教武功。原刘捕头还有些不愿意,只是想着她是县太爷的义女,少不得陪着耍上一回。

好家伙,不动兵刃,寻常衙役三五个也奈何不得小姑娘。若是让他们抓了小姑娘,却是三班衙役一拥而上都是无法。谁让人家轻身功夫了得,一跃就能上房顶,真如神仙一般的手段。

衙役们知道了新县太爷的厉害,自是兢兢业业,早已预备齐全。包拯一传唤,立时提审了沈清。包拯细细查问之下果然寻得许多破绽,有带着衙役亲至现场,寻得凶器和线索——珈蓝像后又一个六指的血手印。

没有几日,包拯就根据现场线索找到了真凶。原来是与和尚交好的木匠吴良,这人知道和尚攒了许多银子,便锤杀了和尚谋财。沈清不过是探亲路过庙中借宿,因着天黑不曾发现庙中死了人,睡在庙中故而后背沾染了血迹。

包拯当即收押了吴良,释放沈清,又发给他纹银十两作为补偿。

这边刚要退堂,却又有人来告状。有位叫匡必正的年轻人状告一个叫吕佩的人偷了他叔父匡天佑的珊瑚扇坠。匡必正能够说出珊瑚扇坠的重量来历,反而持有扇坠的吕佩对扇坠不甚清楚,甚至说不清来历。

包拯令人取了珊瑚扇坠与匡必正所言毫无差别,而吕佩却坚持珊瑚扇坠乃是友人所赠,再三盘问方说起是本地的马贩头子皮熊。

包拯立即想起了他们刚到定远县遇到的那个皮熊,想来就是同一个人了。皮熊进衙前看到洛青颜在门外,不由问道:“刘捕头,借问一下,那位小姑娘是什么人。”

皮熊在本地颇有家财又是个泼皮无赖,故而衙役们都认识他。

虽然不知道县太爷传召皮熊为了何事,衙役捕头也不急着得罪他,一人便答道:“那是我们县太爷的女儿。”

皮熊心下一晃,想着莫非前两日撞到了这小姑娘,县太爷要寻他晦气?想到前任县令已经走了,新县令还未来得及疏通一二,皮熊倒是有几分慌了。

皮熊到了堂上,没想到包拯却是问他一枚珊瑚扇坠。

皮熊心中大惊,但是心想包拯既然问起自然是确定了他手上有的,便说自己三年前确实捡到一枚珊瑚扇坠,如今收藏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