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第十三章

重生之骄纵 故砚殊 1711 字 9个月前

“皇兄!皇兄!”

“好啊,永康,你居然偷偷来找皇兄!”见到永康也在,永安先是故作凶狠地剜她一眼又欢快坐到她旁边来,微微向前倾身,语带一丝谄媚,腻人得很,“皇兄,听说今年的赛事会要在皇庄办哎……”

段修哲拍拍手上的糕点屑,似笑非笑看着她:“听说?你听谁说?”

“额……”永安抱住魏锦沅的手臂,扭扭身体哼哧哼哧一会,见皇兄面色不改,只好小声噘嘴:“听顾梦棠说的……”

段修哲冷哼一声,端起茶盏。

永安噘嘴,眼睛骨碌碌地转,手下猛扯魏锦沅的衣袖,嘟嘟囔囔冲她撒娇:“你快帮我说说话呀,赛诗会可好玩啦,我不骗你。”

魏锦沅暗中与她拉扯,可是实在拗不过她的力气,再看她可怜巴巴的眼神,妥协了:“太子哥哥,永安这么想去,不如……”

话还没说完,就看见曹公公引着两位公子进来,走在前面的身穿雪缎白袍笑意绵绵,手里摇着一把玉骨扇,好不风流俊逸。走在后面那位则身着墨色劲装面容坚毅,腰挎三尺青锋,正儿八经的将官打扮。

“太子殿下安好呀……呦!永安、永康也在呀,这真是巧了!我正要与太子殿下说一说今年的赛诗会呢,你们俩要不要去玩呀?”顾梦棠对段修哲的冷眼视而不见,径自坐在桌前,“唰”的把手里的玉骨扇挽一个花,顾文星则是面不改色对三人点点头也坐到一边。

这二人正是东阳侯府顾家的双胞胎,顾梦棠为长,顾文星为次,一习文,一习武,也是有缘分。

他口中所说的赛诗会是天下才子心向往之的聚会,也是“斗文”的最高盛事。赛诗会最初是六十年前秋闱时来京城应试的举子们因对诗文的意见不同,在荟华楼自发举办了一场“斗文大会”,参与科举的列位才子纷纷畅所欲言,舌战群儒,最为出彩的几位更是在秋闱中一举高中,名传天下,这场“斗文大会”一时之间也传为美谈。荟华楼本就出过多位状元,在学子之中一直颇有名气,于是借此每三年一次的秋闱便举办一次“赛诗会”,由荟华楼做东,广邀当年科举之士共聚一堂,斗诗斗文,“赛诗会”其间凡是应试举子则分文不取,开放大堂欢迎京城的百姓们观看盛事。遂“赛诗会”声名大噪。

时移世易,荟华楼已不在,“赛诗会”却未衰。到如今,“赛诗会”虽然还是三年举办一次,却不再拘泥于当届应试的举子,凡是觉得自己尚可一战之人都能投名帖参与角逐,故每年都有无数的文人从江南各地前来与会,更是有不少的女子在“赛诗会”上大放异彩。赛诗会的形式也不再是大家聚在一起七嘴八舌的谈论,而是形成了完整的比赛形式,分琴棋书画四项,不限名额,分众选、精选和决选三级。比赛的时间从三日变为十五日,前七日为众选阶段,中间五日是精选阶段,最后三日则是决选。比赛的结果从最初的举子们自己推举到如今由前来观赛的百姓、文人公推的贤人和太学教授学业的诸位先生一起评定。

顾梦棠是少年天才,三岁学诗,七岁能文,十三岁起应试连中六元,成了大周朝最年轻的状元郎。更是未接官职,自请入太学广育天下桃李,在文人中素有清名。这么看,这一届的“赛诗会”由他来举办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了。

段修哲不理会一旁殷殷期盼望着他的妹妹,对着魏锦沅皱眉:“你也想参加?”

魏锦沅只是替永安说句话,自己倒是完全没有想过要参加这“赛诗会”,否认的话还没说出口,永安就急匆匆地道:“对呀对呀,永康你也参加看看嘛,你写得那么一手好字,没有人知道岂不是浪费了!”

“是啊,永康你的字写得已是极好了,到了那赛诗会上未必不能博个好名气,不如你也和永安一道来我这里报个名?”顾梦棠又把他的扇子摇了起来。

正襟危坐在一旁的顾文星亦是严肃的点点头表示赞同。

“去嘛去嘛!”永安小心地躲避皇兄射过来的视线,磨着魏锦沅希望她赶紧答应,免得皇兄只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