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贼最划算?”张妈妈兴致更大一些,往前走了几步,弯腰伸手去摸,手感滑腻,那个乌贼身子忽然抽了一下,吓得张妈妈往后退了一步,被强子妈手快的扶住。
“别怕,它动有什么怕的?这就是咱们吃的粮。”
对呀,这就是一口肉啊,张妈妈安心下来,脸上也挂了欢喜的笑。等到晚上,和张爸爸商量。
张爸爸说:“海货吃多了,到底伤身体。幸好这回不是强制的,恩,咱们也要为国家做点贡献,咱们就要一半粗粮,一半海货,嗯,再要五斤细粮面粉,给小闺女吃。”
张妈妈觉得他说的有理,就点头都答应了。第二天,挎着一只竹篮子,带了几个粮食口袋,去粮站排队。
张家现在户口本上三口人,都是34斤粮的指标,看着一个月一百挂零的粮食是不少,可还要省出一部分来救济乡下亲戚。顿顿都需要精打细算。
以前“瓜菜代粮”,瓜菜吃到肚子里都是一泡子水,可是苦了。现在“海货代粮”,海货也算肉,实在东西,比细粮也不差。况且还有一样好消息,海货是粮票一顶三,102斤的粮食指标,要是都拿了海货,就能拿三百零六斤,那可真就是吃饱饭了。
今天粮站排队的队伍,也非常欢庆,各种的喜气洋洋,高谈阔论。
有的是瞎说八道:“这个乌贼,可是好东西啊,生着也能吃的,大补。”
有的是真的懂行有水平:“咱们国家的海水,别看里面的鱼货千奇百怪,其实产量最大的前四样,大黄花儿、小黄花儿、带鱼、乌贼。乌贼排到第四,产量大着那,就是这东西以前出水就坏,不好运过来,你们就看着稀奇了,这都是你们年轻,没有出过远门的缘故。”
张妈妈在边上听了,也想着,要一点儿乌贼尝个新鲜。
等轮到了她,粮站记账的文书,接过粮本,嘴巴里说着口号:“我为祖国做贡献,我为祖国大吃鱼,海货粮票一顶三,同志,请问你要什么?”
张妈妈赶紧把早就盘算好的报上去:“要5斤面粉,45斤棒子面,30斤大黄花儿,30斤带鱼,30斤海带,10斤乌贼。”
那个文书在粮本上印了红戳子、蓝戳子,点过粮票,钱。又在账本上记了一笔。扔了一沓子薄纸小票给她。
张妈妈拿了小票做凭据,又再次排队,一样一样的去领。
等到领乌贼的时候,她前面一个老大娘。不小心摸了乌贼,发现乌贼还会动,惊慌的往后退了一步。
张妈妈赶紧扶住了她。“不用怕,不用怕,这就是乌贼,一口肉而已。”
这是昨天强子妈安慰她的话,她现在自信满满的安慰别人。
那个被安慰的老妈妈一脸感激道谢:“谢谢你呀,我也早听他们说过,就是它猛地一动,吓了一跳。”
说完扛着自己的乌贼,走了。
张妈妈上前,一副很熟练的样子。把小票递过去,把乌贼装在竹篮子里。这东西水分大,省的把粮食袋子湿了。
美滋滋的运回家,张家也开始了为国奉献,每天吃鱼的日子。
张灵湖上班,带一只铝饭盒,里面装满油炸面粉裹带鱼。
付春花羡慕的说:“哎呀,小张,你们家太会做鱼了,这个带鱼看着就特好吃,我们家里舍不得油,也舍不得面粉,只能白水煮着。”
关于带鱼的问题,王姐也发表了许多意见:“小孩子都没耐心,不好给吃鱼的。这个黄花和带鱼呀,这么多细刺儿,卡住了可是不好,。我舅舅家就是一个,孩子也挺大,都十五了,吃鱼卡了嗓子。就是吃粗面馒头往下咽,也咽不下去。那小孩子后悔的呀,哭着说一辈子都不吃鱼了。”
张灵湖说:“其实会做的人家做鱼,都是把这个鱼刺炖的酥烂了。鱼的骨头也能吃,小孩子吃的还能补钙呢,对小孩儿的骨头好。不容易长罗圈腿儿,个子也高。”
王姐叹口气:“煮烂了,当然是好。可谁有那么大功夫呀?再一个也太费煤了。”
现在啥啥的也都紧缺,市民的煤球供应量也是固定的。
几天之后,
“海货代粮”的事情又添了许多花样。有人到处找木头架起土灶,用大铁锅炖,想把鱼骨头也炖烂的。
也有厨子传出来秘诀,如何把鱼腥味去了,做好吃的方法,加桔子皮进去煮。
也有大人想办法给孩子吃鱼,她们把鱼肉放在嘴里,用舌头试探过没有刺儿了,再送到孩子嘴里,可怜的孩子,吃的都是没滋味的口水。
还有想着如何把鱼做的难吃的办法。鱼太好吃了,每天耗费大。大家也是心疼,如果把鱼做难吃了,就更节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