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第2章

秦父作为秦母多年的伴侣,秦母的一丝动作都知道她想要做什么,了如指掌。他迅速按住秦母的动作,心里稍稍有点埋怨绣花的不懂事。略微生气的说:“好了,一大清早吵什么,既然绣花做了好吃的孝敬我们,我们吃就好了,待会还要去领粮食呢。”

秦家的其他人见吵架的架势顿时不敢上前说话。

绣花一直生活在醉花楼,都快忘记农村家家户户少油少米的习惯,今天难得做饭将醉花楼的习惯都带到这里,担心误会急忙解释:“爸,妈,小菜的油只是看起来多,大部分都是因为小菜用水掉过,其他的油也是煎饼时留下的油。”

秦父秦母听见绣花的解释,心里稍微好受一点,神情放松下来。

秦历机灵的间爷爷奶奶的脸色变好,不管不顾的爬上桌子,大口大口的喝起红薯周,一只手抓着蔬菜饼,他的肚子早就被香味馋的不行。

秦母本想继续说教几句绣花,端端婆婆的架子,见孙子喜欢的不行,只好作罢想要教训绣花的心思,最主要的原因自己的肚子已经开始唱起了空城计。

秦家五口人相安无事的吃起早饭,急匆匆的打算去村里分粮食。

粮食有多重要,重要到县里的黑市日益猖狂。王芳特意没有和秦淮志一起回县城,就的就是能够领更多的粮食,只要她好好运转,身上的小金库能够鼓上好一圈。

小叶村村口有一块大空地,是村里人特意开辟出来的,目的是为了秋收能够有块空地晒粮食,不用像前几年一样和其他公社的人抢地盘,错过晒粮食的最佳时期。家家户户都靠一年辛苦种的粮食过日子,可不得小心伺候。

空地上有一颗百年榕树,枝繁叶茂,百年榕树孕育小叶村好几代的人。村里的老人在榕树下闲聊,小朋友喜欢爬榕树。小叶村的人对榕树有着不一样的情感。

小叶村一直有个习俗,趁早领粮食,等到县里的指标下来,想要更多的粮食是不可能。

尤其前几年饥荒,基本上县,市,村子像发疯一样争先进,疯狂造假,村里家家户户缺粮食,小叶村算的上是一股清流,发粮食永远抢在县里指标下来前,争先恐后的将粮食分发到各家各户,即便粮食交的少,县城里的人也无可奈何,加上秦父有个做团长的儿子,都不敢明目张胆的抢粮食。

因此,小叶村在那么困难的几年里,也没死几个人,一片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一个村子就抵得上一个队的人数。

领粮食是个技术活,得精打细算,出不得一点差错。

艳阳高照,蓝天白云一看今天就是晴朗的好天气。小叶村的人们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一年的辛苦终于有了回报,纷纷攘攘的人们带来喧嚣的声音,以及乡间昆虫的叫唤,谱写着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秦家一家4口人来到小叶村的空地,秦父老早就来到小叶村的空地准备分粮食,王芳也不知道跑去哪里和人说白话,就只剩下绣花和秦母两人,一路上遇到好些人笑着和秦母打招呼。

“哟,这是你家的老大的儿媳妇把,长的可真是水灵。”一个看起来精于算计,细尖的倒三角的小眼盯得你直发愣的大娘说。

秦母注意到大家发现绣花,虽然心里不喜大儿媳妇,脸上不显,笑眯眯的向身边的人介绍:“这啊,就是我家老大的娶的媳妇。绣花,见过你周家婶子。”

绣花顺着秦母的眼神望去,礼貌的叫道:“周大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