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上自登基以来,海内升平,百姓安居,隐隐有盛世之象,况且今岁又了结了心腹之患,自是龙颜大悦。故而皇上皇后于秋季收割之后,在宫中大宴群臣命妇。
本来林家无当家主母,黛玉又是闺中女儿,此类交际应酬之事,她却是无法参加的。不过,因为她和宋萱穆灵君结义,年节之时,几家也是来往走动,有些世家通好的架势。
黛玉不仅容貌俏丽,言语伶俐,更是满身才气,气度不凡,东平王妃和宋太太见了,爱的不得了。怜着黛玉幼年丧母,便时常接了黛玉过府玩耍,每每得了什么新鲜东西,也都给黛玉送些。黛玉心思细腻,便也做些针线送给东平王妃和宋太太。
如今皇后娘娘懿旨,京中大小官员之女皆可参加,东平王妃想着黛玉身份不便,便差人送了帖子来,邀黛玉和她们家一处,却又恰好撞上了宋御史府的婆子。两下一问,竟是办的同样差事。
东平王妃的婆子道:“林姑娘,我们家王妃和郡主怕姑娘孤单,请姑娘宫宴那日和我们家一起呢。”
御史府的婆子也道:“老姐姐,我们太太和姑娘也说了,邀姑娘宫宴那日结伴。”
两个婆子争执不休,考虑着王府位尊,若同她们结伴,自是平添许多麻烦,黛玉便决定和御史府众人同行。
恰好这时,雪雁禀报道:“姑娘,贾家的琏二奶奶来了。”
黛玉咽下话语,请了婆子去喝茶,便出门迎接王熙凤。
“几日不见,妹妹真是越发不俗了,好似九天仙女般。嫂子我都快认不出来了。”刚一见面,凤姐就朗声道。
“嫂子越发贫嘴薄舌地讨人嫌了。”黛玉脸色薄红地嗔道。
姑嫂二人进了屋子,丫头们奉上香茶细点。黛玉道:“嫂子可是那府中的大忙人,怎么有空来我这里?”
凤姐道:“我可是忙里偷闲,讨了个巧宗呢。”伸手指指外面的院子道:“再说自妹妹归家,我竟是还没到妹妹家来过。今日借这机会,正好欣赏欣赏妹妹家的美景。你不知道,三位妹妹可是把你家的景致一顿好考。”
黛玉笑道:“嫂子有此雅兴,妹妹自是奉陪。只是怕如今入秋了,景色不如春日那么好。倒是不知嫂子说的巧宗是什么?”
凤姐拍了一下额头道:“看我这记性,见到妹妹只顾高兴,竟是把正经事给忘了。老太太让我来,是想着姑妈不在了,这入宫赴宴之事,妹妹怕是不便,因而让我告诉妹妹,到了那日,便打发府中车马来接,好和老太太一同入宫去。”
外祖母家亲自想邀,黛玉只有应了。回头便仔细地措辞一番,给王府和御史府都回了致谢致歉的帖子。东平王府听后,又特意送来从宫中出来了嬷嬷,指导黛玉一些入宫的礼仪问题。
凤姐果真如她所言,竟是到了日薄西山之时才离府而回。
到了宫宴那日,流芳居的大小丫头早早起身,服侍黛玉穿戴整齐了。林如海因为还要早朝,已经出门了。配着几碟子酱菜,黛玉用了一小碗粳米粥,又吃了两个松瓤鹅油卷就罢了。
雪雁见了,忙端上一杯菊花茶,道:“白苏姐姐用新鲜的花朵特地炮制的,姑娘尝尝看。”
黛玉接过杯子看了,几朵白色的菊花伴着红色的枸杞在里面沉沉浮浮,奇道:“这时节我记得菊花还没有开呢,这是哪里来的菊花?”
雪雁道:“庄子上不是又暖房么?杨庄头在里面养了几盆菊花,倒提前开了。白苏上次和林嬷嬷一起去庄子上看见了,恰好有一盆能炮制花茶的菊花,便都摘了回来,炮制了好给姑娘用。”
黛玉品了一口,道:“清香宜人,很不错。替我谢谢白苏,我记得她的好。前些日子送来的首饰里,有一对碧玉蝴蝶的坠子,你替我拿给她。”
雪雁道:“这本是她的分内事,何必姑娘言谢。”又羡慕道:“那坠子的蝴蝶雕得栩栩如生,这下可要让那丫头高兴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