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的大殿,殿前挂着光大法门的牌匾,殿门的正前方是一块刻着图案的石碑,两边是石阶,再前一点就是硕大的香塔,余烟袅袅,姜熹沿着石阶上去,殿门前熙熙攘攘的人进进出出,比之月老庙还要热闹许多。
在大佛寺逛了一圈,姜熹就有些饿了,两人便一道下山去,下到山脚,天色已经有些黑了,庙会的灯笼已然点了起来,抬头一望,灰白色的天空下,一片通红,一盏连着一盏,煞是壮观。
比她来的时候多了许多人,可以用拥挤来形容了,各色小吃店更是红红火火,徐徐上升的炊烟,空气中飘荡着肉菜香。
萧凌翀看她一脸向往,眼里冒着金光,便问:“第一次来?”
这话不好回答,姜熹只好干笑,萧凌翀便当她默认了,他自顾当起向导来,边走边对她介绍起这店怎么样那家如何的,知道姜熹肚子饿,尽往那些卖吃的走去。
姜熹选了一家潘师傅刀削面,一位四十来岁的大叔一手托着面粉团,另一手动作飞快地用刀削着面粉团,来回几下,就见冒着烟的热水中漂浮着大小几乎一样,略有一指长的片片面条。
另一位大婶,头上绑着布巾,穿着围裙,把面条捞了起来,又加上高汤和酱料,撒上青绿色的葱花,一碗热腾腾的刀削面就出炉了。
姜熹三人围坐一桌,沉鱼本是很抵触跟王爷这样的大人物坐一块的,但奈何这店实在太红火了,她不坐这,就只能跟别人搭桌子,有空位的那一桌正好坐着三个大男人,她最终还是放弃了。
三碗刀削面上了桌,沉鱼明明饿得肚子直打鼓,意志上仍撑着,眼看姜熹和萧凌翀都吃上了,她才提起筷子。
刀削面虽有一定的厚度,但胜在有劲道,短短的一片吃在嘴里也不会糊成一团,表面滑滑的,更有甚者还没嚼就顺着喉咙滑到肚子去了。
汤底熬得有滋有味的,鲜香浓厚,还有两片猪肉,肥瘦适中,炖得软糯喷香,几乎是入口即化。
只一口就停不下来,难怪这小小的店,人满为患。
三人吃过后,萧凌翀又提议吃点甜的,姜熹此前便看中了王婆豆腐花,便说了,萧凌翀给了一个赞赏的眼神,意思就是说姜熹会吃。
王婆豆腐花是一对祖孙在经营,老婆婆把豆腐花装好,孙子就负责拿给客人和清扫桌子,两个人也忙得飞起来。
嫩滑的豆腐花表面像一块上好的玉石,毫无瑕疵,表面淋上糖浆,实在是夏日首选。
这一轮吃下来,姜熹深觉古代的肉有肉味,豆有豆味,真是不枉这一趟穿越之旅啊。
最后还喝了一碗山楂水,三人才从吃的这一片区域出来。
此时,夜又深了些,但完全不影响庙会的进行,反而有些越夜越热闹的感觉。
萧凌翀很自觉地领着姜熹去了卖女儿家头面首饰的区域,姜熹却在一个卖刀剑的地方停下。
“你要买这个?”萧凌翀诧异地上下扫了姜熹一眼,怎么看都不像会耍刀舞剑的。
姜熹抿唇笑了笑,“我不懂,萧公子能不能帮忙选一把。”
萧凌翀的眼睛无疑又瞪大了些,动了动嘴,只道:“要个怎么样的?”
姜熹看了看面前桌上平放的,还有墙上挂的,思索了一番,“要趁手的,小巧的,还要锋利的。”
萧凌翀蹙了蹙眸底下的小女子,她说得很认真,仿佛脑海里已经在模拟这锋利的东西要怎么用了。
他跟着在眼前飞过一些想象的画面,顿时有些脊背发凉,连忙选了一把体积纤巧的,他看了看刀锋,颇为满意,“就这匕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