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争斗

荣锦路 漫漫行 1635 字 9个月前

沈皎在门口听得直皱眉头,那个叫李恒的人,是看不起武将,还是只针对一人?她扭头直接看向站在身旁的沈长映,疑惑地问道:“三哥,这个李恒是谁?他这么嚣张,是看不起武将吗?”

沈皎回忆了一下,这两天接受对崇文馆的普及教育时,并没有听到李恒这个名字,可见并不是什么身份贵重之人。可听到他刚刚的话,显然不像没有背景之人。

“李恒是长平大长公主嫡孙,其父文安侯,李家自诩书香门第。今天他的话确实过了。”沈长映说道最后的过了二字时,似乎别有深意。

对于长平大长公主,沈皎还是知道的。这位是现在唯一的一位大长公主,和她一辈的公主都因为两次皇位更迭和其它原因过世了,她如今年龄高,辈分长,所以皇舅舅对其颇为优待。沈皎觉得这位长平大长公主之所以没有参与两次的夺嫡之争,是因为那些势力都看不上她,才让她躲过劫难,得享富贵。

这位长平大长公主早年的命运十分不好。她生母出身不高,自己又不受宠爱。和她同一辈的姐妹,嫁的都是高门世家,只有她被许给了寒门出身的状元公。状元尚公主,在百姓眼中是一桩美谈,但在各位公主看来,嫁给这样的寒门子弟,会让自己在姐妹中连头都抬不起来。

虽这位驸马出身不高,但样貌出众,文采蔚然,婚后与长平大长公主倒也琴瑟和鸣,恩爱非常。可这样的日子没过多久,在其子三岁时,驸马因疾病逝世,之后,长平大长公主也没有再成婚,只守着独子过日子。如今到了晚年,儿孙绕膝,又被尊养起来,倒也算是苦尽甘来。

因驸马是状元公,儿子又中了进士,长平大长公主便一直对子孙讲李家是书香门第。李家的孙辈们,在读书上确有几分天赋,不过要说才华横溢,文采斐然,倒还不至于。

按祖制,庶出公主出嫁后,其丈夫或一个儿子会得封二等伯,这也是为什么世家大族都想尚公主的原因。不需要在战场上浴血奋战,便能轻易得到爵位,谁人不想尚公主?因天和帝对长平大长公主尊重,又将其子的爵位升至三等文安侯,李家的子弟愈发骄矜。

“和李恒对话的是京城都指挥佥事吴辽将军的长子吴羽。”沈长映刚向妹妹介绍着争端中另一人的身份,便听到了妹妹银铃般的笑声。疑惑地看向她,沈长映不觉得自己刚刚的话有哪里好笑。

沈皎实在是忍不住,也不知道是谁给这父子俩起的名字,叫什么不好,偏偏一个叫“无聊”,一个叫“无语”但又没法儿将自己现代人的笑点告诉三哥,只好赶紧整顿表情,“三哥,我只是想起一些好笑的事,打断你了,你继续说。”

沈长映虽然不明白妹妹为什么笑,但只要妹妹开心就好,原因并不重要。他继续讲述着吴家父子的身份“吴辽将军是父亲的老部下,天生神力,是凭借自己的军功一步步从小兵走到今天的。之前一直驻守边疆,今年年初才调回京中。他对父亲极为尊敬,父亲还曾让我照顾吴羽,却没想到……”沈长映的声音越来越小,眼中却一片阴霾,晦暗不明。

若不是今天为了带阿皎熟悉环境,比平时早到崇文馆,沈长映可能永远不会听到李恒对吴羽的欺凌。按照崇文馆中的惯例,身份越低,到得越早。依照沈长映的身份,除了皇子和宗室的王府世子,还真没有几个比他身份高的人。所以,平日里沈长映去得较晚,但却一次没听到李恒等人的挑衅。看来,他们是掐准了时间,又算准了吴羽不会告状的性子,才敢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