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冷兵

王朝无战事 吴瑕 1977 字 9个月前

太阳大喇喇地挂在正午的空中,可草原并不见温暖,风越来越冷,远处有两只鹰,不死不休地盘旋着。

所有人都是一路小跑,他们跟着前面的火长,火长看着不远处领头的队正,队正从队副那里得到率领军团的校尉指令,向自己所守的地方前进。

向校尉发号施令的,则是各军后方坐镇的主将。

营寨的后方,整整齐齐地排好了三列角弩兵,分别做好发弩、进弩、上弩的准备,旁边还有一队弓手负责掩护。至于弓兵和弩兵不够填补的地方,就由步兵来凑。

木车弩、竹竿弩、伏远弩这一类杀伤力比较大、射程比较远的重弩,以及能达到单□□射程极限的臂张弩队,都被裴元德带去了阴山,留在营地的只有角弩队。所以,幽州大营的远程兵团,乍一看人数还可以,实际很单薄。

弓兵团校尉双指捻着一根羽毛,高高举起。

羽毛的倒向,就是风的方向。

“西北风向!”他大吼道。

每一队都在校准风向,他们必须在射程内尽量多的消耗敌人的兵力。

幽州大营不是长期驻扎的营寨,它的防守主要靠壕沟,围墙也不高,所以,这很可能是一场苦战。

林菁没有去守围墙,在中军的唯一好处,便是遇战时,中军是最优被保存的兵力,当箭矢都消耗得差不多,与敌人短兵相接的时候,他们会作为支援出战。

她看着骑着高头大马站在大门后的裴景行,他身后是整装待发的跳荡团,紧跟着是五百人奇兵团。

所谓奇兵,是一支直接听从主将号令的机动部队,也可以算作是救火部队,哪里有需要就去哪里支援,虽然不如跳荡团精锐,但也算是骑兵中的佼佼者。

至于她所在的步兵团,则手持各式长柄武器和团牌盾,跟在骑兵后负责掩护,用武器将敌人从马上挑下来,再进行格杀。

直到此刻,林菁终于确认了一点,幽州大营没有配备陌刀。

她低声问潘良:“火长,营里一直都没有陌刀吗?”

潘良叹道:“原先也不过三百来柄,突厥人从幽州撤兵后,都服从调令去别的地方了。”

陌刀是隋朝才出现的兵器,为了对抗骑兵,应运而生。

一柄陌刀足有一人多高,刀柄有长短两种可供调节,最短一尺,最长五尺有余,刀型似剑,双开刃,前锋略宽,兼有刀和枪的功能,又称“斩|马|刀”。因为杀伤力巨大,不允许民间持有,只在战时由仓曹发放。

步兵对骑兵完全没有优势,因为有陌刀的存在,终于改变了炮灰的地位,否则早就从对战骑兵的兵种中剔除出去。

但陌刀在军营中非常稀少。

作为大昭军队标配的横刀已经很昂贵了,一把横刀的价格相当于一个七品官半个月的俸禄,陌刀的造价比横刀还高,大昭建国之初,因为连年征战,打造横刀还来不及,放眼全国,陌刀不过千把,如今也不会太多。

陌刀的使用难度不小,且重达十五斤,需膂力强之人才能挥动,平日还需要演练阵型,她来幽州大营这几日,并不见操练中使用陌刀,心下已经怀疑。

现在么……

算了,也不是不能打,以枪挑刺,横刀破甲,乃是步兵传统。

希望敌人的数量不要超过八千。

就在她想得出神的时候,脚下的大地已经开始为突厥骑兵颤抖了。

茫茫的草原边际,突然浮现出一道黑线。

这条黑线逐渐变得粗壮,有了些许起伏,在阳光下泛出扭曲的光,像是自水汽中蒸腾而起的黑色海浪。

近了,更近了。

以林菁的目力,可以清晰看到冲在前方的重骑兵。

突厥人手持武器,呼啸着从前方的高坡上冲下来,流水般向幽州大营蔓延。

铠甲的摩擦声,马蹄敲击大地的声音,人的嘶吼声。

突厥骑兵冲过来的声音就像是不断轰鸣的滚雷,无所畏惧的样子,是草原上最可怕的噩梦。

“预——备!”角弩团校尉吼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