莺儿却不敢接这话,只因为依着宝玉方才走的方向来看,确实是晴姨娘的院子。
“他倒是敢想呢,既是喜欢人家,怎么当初也不见他站出来说看上谁的,自己就是个懦弱怕事的性子,什么都只管听老太太、太太的,但凡他还像个男人,也不至于只敢拿晴雯当做念想了,我也不至于那么不知好歹进了他们家,处处劳心劳力却讨不了好!”
“奶奶宽心,您也是为了二爷好,二爷迟早能明白您的一番苦心的。”
宝钗却没再说下去了,她太了解宝玉了,即便是过一会儿能过来当个没事人一般说笑,等她再提起功名上进之类的,只怕他还是要动气的。
夫妻俩吵架还摔了玉这种大事自然没一会儿就传到荣国府几位管事的主儿那里了,贾母看得分明,若不是宝钗常在身边劝说,依着宝玉的性子,只怕是全没了读书参加科举的心,宝钗平日里的为人众人也是看在眼里的,贾母实在满意这么个孙媳妇,故而这事刚一出,就把人请过来安慰她了,王熙凤也坐在一旁。
“我的儿,他是个什么性子你也是知道的,气性一上来了,便是我们都拉不住的,也不知造了什么孽生了这么个混世魔王,你是有心人,为的也是他好,却叫你受委屈了,着实是不该的。”
这样的情形也不是一回两回了,她劝宝玉读书,宝玉发脾气,老太太或者太太宽慰她。刚开始宝钗还能感动于几位长辈对自己至少是支持的,也站在自己这边,只是,这么多回了,宝钗也看得出来,她们不过是不希望自己被这种事打击了不愿意再劝宝玉读书罢了,毕竟,宝玉对读取功名一事有多怨恨,谁都是知道的,谁也不敢去触他的霉头,而这时候,宝钗就是最好的人选了。
宝钗心里明白这一点,但是宝玉是她的丈夫,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即便是没有这些,她也依旧是要劝他上进的,索性也没有把贾母王夫人等人的小心思戳穿,只是,昨日宝玉说的那番话委实难听了些,即便是宝钗再如何明白这是气话,此时见贾母依旧只想如同往常一般劝她几句,半点不说宝玉的不对,宝钗忽的就不乐意了。
“老祖宗说的是,宝二爷就是这样的性子,我又如何能与他较真,只是,他毕竟还是我的夫君,他那番话我听得也有些个道理,哪能还这般苦劝他不说,到头来还惹了他的嫌弃,我是再不敢说这话了。”
王熙凤见她也有了气性,不禁高看了她一眼,她就说,这宝二奶奶也是有手段的人,嫁都嫁进来了,何必如此委曲求全。
“这可不就在说气话么,他是你丈夫,你不劝着他,谁又来劝,她们底下的尽是些想带坏他的,也不真心待他,如今也就一个你还处处为他着想了。”
宝钗凄惨一笑,“老祖宗实在高看我了,二爷哪里就只有我一个为他着想的,那边不还有一个晴姨娘么,他夜夜都宿在哪里,即便是来了我这里,也不过说几句话就不欢而散,想来是晴姨娘比我更体贴的,也难怪,毕竟晴雯伺候了他这么多年,哪里是我一个后头来的能比得上的。”
原来摆在这里呢,王熙凤又是心里一笑,抬眼看向了贾母。
贾母果然一副怒不可及的模样,“那小贱蹄子,不过奴才一个,当什么姨娘的架子,起初我就说不像个正经的,不过是怜惜你辛苦,这才帮着抬了她,却不想是这么个不知好歹的,如今竟还蛊惑起了哥儿来了,这事你也不用管,老祖宗给做主,这种人也不必留在我贾府了!”
起初为的是什么抬了晴雯,大家都心里有底,而贾母如今是当真生气了还是为了安抚宝钗做出这样一副模样,那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这一场博弈,到底是宝钗赢了。
而后,贾母如何趁着宝玉不在将晴打出了府,又是如何叫人将人发卖去了外地,然后怎样安抚住了大怒的宝玉,那都是后话了。
作者有话要说:其实,之前有姑娘说贾府不在金陵之后就没有再提贾府在金陵的事了,之前的也早就改了,但是近来又看到评论里多了许多贾府位置的争论,这才发现是作话里提到了,好的,是我的错,所以现在跟大家解释一下也道个歉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