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向高每看到天子把太子三兄弟带在养心殿里长大,每次看到聪明的太子,日渐长成,对政事半解不解地懵懂发问,自己在解释之余瞥到天子关切的目光,过后都免不了再度想起长子。
致仕,致仕,看一次天子和三个皇子的父子互动,那就是再次翻开没愈合的心头重伤,那就是硬剥开犹自新鲜的痂皮,还是鲜血淋漓,还是痛彻心扉。
万历十一年还在朝的进士就剩自己一个了。自己的离开也标志着癸未科的进士,彻底地告别了大明的朝堂。先是方从哲、然后是叶向高、再是朱国祚,怎么也没想到崔景荣会走到自己的前面。
他比自己小了十来岁呢。
果然是天子所言的过刚易折吗?
叶向高把最后一点东西装进了随身的箱笼。回首看一眼属于自己十几年的书房,在心底和这间屋子告别,回去福清有芙蓉园、有豆区园。
至于独留在京师、与人周旋酷肖自己的长孙,是不用自己担心的。有杨景辰、周延儒还有范景文这三位阁老照顾他,有器重人才的天子在,他会过得很好很好。
想到自己扶起来的范景文,叶向高露出微笑。昔年他绝对会成为天子的左膀右臂、也会成为太子的左膀右臂。
作者有话要说:没想到会有叶向高的番外
哈哈
叶成学,叶向高长子。
(转网文)闽侯福清有民间顺口溜曰:“状元没子翁正春,宰相无子叶相公”,古人无后为大,叶向高虽生有:叶成学、叶成敏、叶成昌三子,奈何长子叶成学生年36岁即殁,在重视嫡长子的封建时代,叶向高也被算去无子送终之类里。
(私以为编撰遮掩顺口溜的人,是羡慕嫉妒叶向高二度为首辅呢。)
叶向高在长子叶成学的墓志铭里,写有:“子葬父,理之常,父葬子,能不伤?”
叶向高的长子除了厌倦举业,其他方面算得上是别人家的孩子了。
可惜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二月,叶向高在多次上书请辞,终获批准,理清首尾可以返乡后,他日夜兼程在十二月初三日抵家。遗憾的是,叶成学却于十二月初一日病故,父子无缘再见最后一面。
范景文,明末殉节官员。万历四十一年进士,官至工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
崇祯十七年,李自成军攻破宣府,前锋直逼京师的奏报传来,范景文茶饭不思,夙夜忧叹。有大臣提出让崇祯弃京南逃,以避锋芒,对此,范景文坚决反对。
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城池失陷,起义军拥入京师,包围官宅府第。闻此讯,范景文急速赶到宫门。宫人说:\"皇上已经出去。\"又急速赶到朝房,贼寇已经堵塞道路。随从的人请他换下服装回家,范景文说:\"皇上出去了,我怎么能回家呢?\"就在道旁的庙中草拟遗疏,又用大字写道:\"身为大臣,不能够灭贼雪耻,死有余恨。就到演象所拜辞阙墓,跳入双塔寺旁的古井而死。
范景文死的时候,犹以为皇上已逃亡南方,殊不知皇帝已自缢身死。
他死后,赠太傅,谥号文贞。清朝赐予谥号文忠。
私以为崇祯去南京,南京六部齐全,建奴不比灭宋之金国,大明尚有翻身余地。
范景文误国误崇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