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3章 木匠皇帝68

英国公不知道匠作坊那边已经做好了多少火炮,只好退让。

“臣不敢擅自更改,只是为陛下担心。”

英国公对上天子脸上了然的笑意,有些说不下去了,但只迟疑了一下,还是硬着头皮说:“陛下,就是臣应了,可那六部七卿未必肯应啊。”

“只剩四部尚书了。刑部尚书早应了,工部尚书上了致仕的折子,等他们明日与你一起看了新式火炮的威力,就没人会反对了。”

英国公有些后悔了,觉得自己不该回来养心殿,更不该对新式火炮兴趣这么大,更不该应了天子提的什么试炮。

英国公思绪繁芜地回到国公府,立即把长子和女儿叫到书房,把火炮一事儿与儿女细说。

“明儿各部尚书和侍郎都会去看火炮试射,要是新式火炮真的可行,天子御驾亲征就不可阻挡了。”

世子笑着说:“父亲,依儿子所知的天子,其登基以来所做之事,都像出于老于心计之人的手笔,可不像一般少年。就是儿子这样的稳妥性格,与天子相较也显得毛糙太多了。要是新式火炮果然有那样的威力,为何不促成天子北征呢?一战定下天子之威,也省得再出现被御史围攻的乱象。”

张嫣与世子的关系最亲密,跟着世子的话点头。

“大哥说的对。要是明日试炮没天子所说的那么好,六部七卿都在,想必他们不会同意天子御驾亲征的。”

一儿一女的话丝毫没安慰到英国公。

他苦笑着说:“大军出征哪像你们说的那么容易。不仅仅是火炮可以了就行,点兵点将哪里是一个月半个月能够完成的。可是我看天子的意思,好像是出了正月就要北上的。唉,最重要的是粮草,土木堡就摆在士卒缺粮少谁上。

唉。诸多的事宜,差了哪一项都会导致失败的啊。”

张嫣想想转着眼睛道:“不如咱们先把大军出征要准备的事情列出来,父亲逐项说与天子和尚书们,差了哪一项没准备完善,天子也不要想御驾亲之事。父亲看这样可行吗?”

世子立即拦住妹妹的话:“你是想帮天子达成出征的愿望吧?父亲,才内侍送来的年礼,可说是给妹妹的还是给咱们府上的?”

英国公一愣,“好像没说。”

世子沉下脸,“内侍送来的年礼差不多都是妹妹喜欢的。咱们府里和妹妹身边……”

英国公摆手,“随他去吧。锦衣卫这勾当也不是一年两年的了。天子有心,对嫣儿也不是什么坏事。咱们府上的任何事情都不怕天子知道。不然张家凭何能掌握几十万的禁军这么多年?!”

张嫣的耳际染上羞红。

“还是父亲所见深远。要是天子北征势不可挡,父亲或是大哥定要跟随天子出征一个吧?就是为了咱们自家,也还是先列出来必须完备的那些事情好。”

世子看着羞红了脸、没比自己儿子大多少、自己看着长大的妹妹,没再继续说天子送来的年礼,也权当作没有妹妹要进宫之事,转而对英国公说道:“父亲,儿子看妹妹的提议不错。”

英国公也点头赞道:“既然这次出征不可免,咱们是该先做好准备。嫣儿过来研墨,我和你大哥把该准备的事情都列出来。”

父子三人的晚膳是在书房里匆匆对付的,一直忙到起更了,英国公父子才算把应该准备的事情都落到了纸上。

“好了,今儿就到这儿吧。明儿还要去京郊试炮的。”

张嫣走到书房门口又转身回来,对着英国公央求:“父亲,我也想看新式火炮,明儿女儿扮成小厮跟着你可好?”

英国公立即瞪眼,待要说出不许,却见长子点头道:“那你明儿可要早早到母亲房里,换个模样才好出门。”

张嫣连连点头,笑着与英国公父子蹲了一个福礼,轻巧巧地转身回去内院。

“之极,你不该答应她胡闹的。”英国公不悦。

“父亲,妹妹若不是要进宫,儿子断然不会应允她。看天子拔擢儿子去兵部的架势,妹妹她进宫已是不可避免。让她多知道一些外面的事情,对她只有好处。再说了,在母亲房里改变了装束,与父亲一道出门,躲过家里的眼睛,父亲身边的亲卫还都是可信的。”

“若是给那些老大人识破可就是大麻烦了。”

“他们明天的心神都在火炮上呢,哪里会顾及到父亲身边的一个小厮。妹妹也是聪明人,她不开口说话就无事的。”

英国公摇头,自己的长子从小就是稳妥性子,偏偏遇到自己这老来女就无限地纵容。他摇摇头,“以后你少掺和你妹妹的事情。你不出声就是最好的。否则就会引起皇家的猜忌。张家阖族几百口人,多做一点儿都会引来灭门之祸的。”

“父亲教训的是,儿子记住了。”世子站起来束手听训。

“你要记到心里才好。你看看成国公府,唉。”

世子拿起才写好的条陈凑近碳盆,试图早点烘干墨迹,嘴里却回话给英国公:“父亲,让儿子说成国公府是一点儿也不冤的。禁边令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了。萨尔浒败的那么惨,他们还不收手,可不是等着天子收拾他们。”

“家大业大,用银子的地方也多。你以后接了这国公府就知道厉害了。今年交了这秋税,府里就少了一成的入息。你母亲抱怨了很多次了。”

张之极笑笑,“父亲,正好族人那边可以少填补一些了。要儿子说,我们父子还起早贪黑地读书练武,为国事费心费力。就是世泽他们兄弟,这三九天也还是不敢偷懒,该早起练武不敢晚到片刻的。偏那些族人既不想花心力读书、又不想挨辛苦从军,难道父亲就一直养着他们?最后不是全成了宗室里那些人一般模样。”

“不养着又如何?老祖宗在世的时候,没少了抱怨,可也还是就这么养了一代又一代的。”

“养出代代都只会吃不想做事儿的懒汉。父亲,你要是舍得,儿子就想利用这回天子收勋贵赋税的事儿,好好收拢、调/教那些懒汉一次。不想改的就分宗吧。反正当初分家的时候,他们哪一代都得了足够的家产。坐吃山空以后,就来国公府要银子要盐米。由着他们这么不长进下去,以后拖累了妹妹,也不是不可能的。”

想到女儿,英国公尚有的几分坚持变得犹豫了。他试探着问道:“你准备怎么做?”

“看父亲紧张的。今年给都给了。明年就不能这样了。等三十祭祖的时候,儿子想把府里少了一成的事情说给他们。要是还想保有和以前一样的生活,十五岁没进学就去军营。不管是能做军卒还是能够凭武艺做个校尉,也是自家能够立起来。六十岁以上的孤寡,府里还照旧给银米,其它好手好脚的,就不要想白得盐粮了。”

“行,你试试吧。”

英国公知道今年的祭祖是难消停了。可是继续养着那几百号人,婚丧嫁娶得出银子,日常的柴米油盐衣食住行,有点儿借口就过来哭穷……成国公府为何在萨尔浒战败后,还在张家口继续与建奴做生意,还不就是那些族人拖累的。

他也是早就有力不从心之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