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1章 木匠皇帝36

“李姐姐,大郎这才登基几日啊,比老皇爷气势还足。”

冯太妃带着七皇子住在延祺宫。新君为了照顾幼弟,费心地在延祺宫盘了火炕,让她母子丝毫没有孤儿寡母的感觉,甚至逼先帝活着的时候过的更好。只是七皇子体弱,她全部的精力都放在照顾儿子身上。若不是今天邵氏发动了,她不会离开延祺宫的。

这时候她笑着接话说:“我看皇爷是很看重弟弟妹妹的。七郎得太医换了方子,夜里也能睡得安稳了。”

王太妃得了东李的女儿,虽说八皇女已经大了,不是那么好养得贴心的,但是这一对母女相处的也还是过的去。

“皇爷心里是爱重弟弟妹妹们。咱们姐妹也沾着光了,以后都要依靠皇爷呢。能在东六宫各得一个宫室,总好过去仁寿宫里挨挤。”

几人对仁寿宫都心有戚戚。听说仁寿宫还有位伺候过世宗的老人尚在,伺候过穆宗的也还有好几位活着,加上神宗的刘昭太妃等人在,她们能够在东六宫住的这么舒畅,都明白是因为天子的心里在意的是什么。

庄太妃对冯太妃说道:“七郎小,你还是回去看着点儿才好。不像他们几个都一道读书去了。”

傅太妃和王太妃也劝她回去,“这里有我们看着也就够了。小七郎可不能短了你守着的。”

宫里的孩子特别容易夭折,十个里面能活一半都是老天开眼、祖宗保佑了。冯太妃心里也挂念着七皇子,于是就站起来告辞。

“那我就回去看着七郎了。邵妹妹这儿就偏劳姐姐们了。”

朱由校回去养心殿就把刘时敏叫了过来。

“你去查查怎么回事。怎么今儿邵嫔发动了,太医反而不能进宫诊脉了。”

刘时敏应声而去。

王安悄悄跪倒在朱由校的御案前。

“皇爷,是奴婢不省事,几乎误了皇嗣。请皇爷责罚。”

“王安,朕知道你忠心。但是现在这内廷里没有皇后,千头万绪的杂事都要有人担起来。你若是忙不过来就让刘时敏给你帮手,或者你再提拔几个能力强、心思正的跟着你打下手。如果你实在不能周全,掌印和厂督你就要放手一头了。”

王安愧疚,皇爷不责罚他,反而把事情摊开了和他说。

“奴婢谢皇爷教导。司礼监的事情,奴婢移交给刘时敏可好?”

王安说这话是因为他养伤这段时间,刘时敏几乎把掌印太监的活都做了,且也做的不错。单司礼监掌印太监的事情他做得来,要是把内廷这些事儿都管上,再加上东厂的,他觉得自己力有未逮。尤其是内廷最近的裁员,他忙得焦头烂额也没达到减员至千人的目标。

“可以。你只管东厂的一份活,可要把东厂管好了,不能再出任何纰漏。”

王安磕头,“奴婢一定会把东厂管好的。”

朱由校默默运气,他还以为王安会抛了内廷只做司礼监的掌印太监呢。

“你东厂要留的人,让刘时敏帮你掌掌眼。他没管过内廷,你把内廷的门道多讲给他听听。以后你俩个一内一外担起事儿来,朕在这紫禁城也有了左膀右臂。”

王安感动得涕泪交加。

一边磕头一边表决心,“皇爷,奴婢,奴婢……”

“行了,你赶紧起来去洗洗,也别再称奴婢了。”

刘时敏回来的很快,顺着东六宫主事的庄太妃派去的、向尚宫拿出宫令牌的小宦官指认。不到一个时辰就把一串十来个、都在裁员之列尚宫的、内使监的作祟者都拎了出来。

朱由校听得刘时敏的汇报,心里恼火。紫禁城太监和宫女的总数加起来过了十万人,这么庞大的内廷人员,原因就是各监的监正都有十几个、甚至几十个伺候他们的小宦官,有品级的女官身边也往往是跟着十几个宫女子伺候。

这么舒服的地方,爬到各局的宫正等位置和做了监正的,当然不愿意出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