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吴氏父母早逝,弟弟吴景和幼妹小吴氏跟着张姐过活。吴氏嫁与慕名求婚的孙坚后,吴景和小吴氏都跟了过去。而后吴景渐渐长大,就跟随姐夫孙坚征战,凭功被任命为骑都尉,后来袁术上表举荐吴景兼任丹阳太守。孙坚带兵帮着吴景击败了了前任的丹阳太守周昕,占据了丹杨,吴景成为名实相符的丹杨太守。
孙坚的猝然阵亡,使得吴氏和一大家子的人,能投奔的地方就只有吴景这里。好在吴景是姐姐带大的,其妻子刘氏也是吴氏帮着迎娶的,姑嫂关系也融洽。这个打算看起来是挺好的,但是未等他们到丹杨呢,丹杨的形式发生了巨变。
扬州刺史刘繇在袁术已占领了寿春的情况下,他不得把寿春做州府刺史的治所,就把治所搬到丹杨。仗恃兵力把投靠袁术、在丹杨做太守的吴景,还有在丹杨做都尉的孙策的堂兄孙贲一起赶走。
吴景和孙贲只能退居历阳。刘繇派了樊能、于糜往东驻扎在江津,张英驻扎当利口,用以抵御袁术。
大兵当前,吴景只好再返回北方去依附袁术。行到历阳附近的吴夫人一家,进退不得。还好接到孙策信件的周瑜带兵赶了过来,才使得孙家的孤儿寡母安顿下来。
孙策与周瑜少小相识,义气相投,关系莫逆。去年在舒县的时候,周瑜就拜吴夫人为义母,俩人同岁,又都是高大英俊的少年,站在一起相得益彰。有了周瑜引来的几千兵丁相助,孙策才帮着母亲把一大家子人安顿下来。而吴夫人心里的重担放下了,就病倒了。这几日刚刚有了一些气色。
吴夫人捋了一下外面的形式,呶,就是这样地严峻。
好在家宅里的这些个孩子目前还都比较乖顺。就是眼前立着的这小吴氏,看着就让人觉得心里犯膈应。襁褓之间父母双亡,是跟着姐姐长大的,说长姐如母的情况就是她们这样的姐妹俩。可她及笄之后,就非要嫁英俊有才华的姐夫……唉,闹到最后做了侧室。
真是狗血泼满宅。
算啦,孙坚已经过世,这事儿到现在的自己这儿,就已经不算事儿了。小吴氏她愿意守着,由她照顾她自己的亲生女孙仁,比任何人照顾都放心。就当以后要依附自己过活的张氏和丁氏,多了一个做伴的了。而没有子女的那些个妾侍,要是不愿意守,待出了孝期,倒是可以打发出去的。
吴夫人瞬间从原身的记忆里,厘清内面前站着的这些妇人与子女的关系。然后她与来请安的几位妾侍点点头,摆手让她们出去了,只留了孙策和小吴氏在屋里。这些日子,原身强撑着筹办了孙坚的丧事、又安排一大家子给孙坚扶灵落葬,再在长子孙策的匡扶下,带着一大家子往丹杨赶路,她是熬得精疲力竭又心力憔悴,再加上几分担惊受怕,一场小风寒就撂倒了她,不得不躺倒了数日。
如今也就是刚刚能坐起来、嘶哑着嗓子说话罢了。
“妹妹,如今到了历阳这里,伯符有公瑾相助,我们也算是安顿下来了。你帮着嫒女管好内宅,带着张氏、丁氏,照顾好那几个小的,就是让我有时机慢慢将养身子。你明白吗?”
吴氏一贯把妹妹当着女儿来教导,小吴氏一向也算是乖巧听姐姐的。嗯,当然了,除了闹着要嫁给姐夫那次。唉,不能看吴氏这段记忆,闹心。
至于后宅里的张氏与吴夫人年龄相仿,原是吴氏陪嫁的丫鬟,且她只生了一女,又不算太得孙坚宠爱,十几年来一向是很听话的。
而年龄相仿的小吴氏和丁氏,在孙坚活着的时候,没少针尖对麦芒地争风吃醋。孙坚这一去,丁氏生的庶子比吴氏生的嫡四子还小,立即就聪明地缩了回去。内宅没人与小吴氏相争相斗,全家人都要依赖吴氏和孙策,小吴氏又恢复出嫁前贴心、柔婉的乖妹妹性情。
从吴氏病倒,小吴氏她就每天守在吴氏的病榻前,喂粥喂药搽洗更衣差不多全包了,衣带都宽松了三寸。这也让她与她帮着姐姐带大的大外甥大外甥女,咳,应该说与正室所出的嫡长子、嫡出女的关系更近了几分。
看着小吴氏黑了眼圈的憔悴模样,只能先安抚她了。
“我不是什么大病,也不过是这些时日心里紧张了些,陡然放松了才躺倒的。歇了这些日子,看天气都渐渐暖起来了,我也会在这几日就能大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