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冲过去是最适合的,不知为什么扈三娘就是觉得有些不安心。
“李俊的长子是跟他一起过去南边的,若是他真的要反,也是没把其他人放在心上了。不过我总觉得你过去的提议,有点心里不安。”
扈三娘掐指演算不出林冲的未来,只觉得灰蒙蒙的一团,看不分明反而令自己心生畏惧。
夫妻俩一夜都没得安睡,第二日一早扈三娘就召公孙胜等人到紫宸殿商议军情,派童贯去把李俊等将领的内眷都接近宫里安置。
公孙胜得知扈三娘焦虑南边的战况,心领神会地猜测到怕是领军的李俊有变,立即起身说道:“陛下,工部新研发的火炮比原来提高了约有三百步到五百步的射程,大都督带着新的火炮过去,配上比原来威力更强的炮弹,陛下也可安心一些。不然臣陪大都督走一遭可好?”
吴用也猜到应该是李俊有了变化,不然有火炮加持,小小的大理哪至于反复拉锯。他站起来说道:“工部的事情还得你撑着,督察这面有裴尚书、还有鲁达、顾大嫂,我陪大都督去南边吧。”
梁山的将领,扈三娘都根据各自能力安置在合适的位置,在自己前面的各部尚书,也都是恰如其分站在能显示他们特长的之处。原来童子军的那些孩子们,十年的功夫,不论男女也都逐渐顶用了。吴用觉得自己必须要抓住机会争取立些军功,不然在朝堂上就会永远这么不上不下地混下去了。
扈三娘听到公孙胜的说工部新研发的火炮射程有了提高,心里就踏实了一点儿,不然到了要与李俊对射的时候,死一个军卒那也是她的损失。
第二日扈三娘带着太女送领军南下的林冲。殷殷叮嘱道:“安全为上,早去早回。”
林冲点头应允,交代花荣道:“官家、太女、还有汴梁的安危,就劝交给你了。”
“大都督放心,下官祝你旗开得胜,到时在这里迎你凯旋。”
林冲这队禁军主要是携带火炮和大量的炮弹,打着南下增援的旗号,由沿途州府供应他们粮草。
路途遥远,交通不便,李俊在孙立在到南疆的当晚收缴他所带的军卒不成,就防着他往西边和汴梁送信。他费尽心机把孙立困在军营的中部,孙立也毫不含糊地派了十几个亲卫回去汴梁和西边送信。虽然大部分被李俊的心腹人拦住,但还是有几个机灵的混出了军营。
因此在去汴梁给女帝报信的军卒见到女帝的时候,在西边的秦明已经整理了三万禁军往南而来,不过他带的将士行动不如林冲迅速。
等李俊收到自己撒出去的探马回报消息,说是林冲带万余人来增援的时候,林冲所部禁军距离他已经不到百里。还没等他拿定主意,是吃下林冲所带的人马还是装作无事一般呢,西边的探马也报回来消息,说是秦明带了三万大军来增援了。
李俊明白大势已去。他把孙立带着的人用克扣粮草等方法,分化了一部分过来。可要领着一直由林冲执掌的禁军、来造女帝的反,自己带的五万战兵都未必会一心跟他走。林冲此来,定会带了女帝的圣旨,凭他大都督的身份收缴自己的军权,且有秦明率领的三万将士为他所用,真的枪炮相对地打起来,自己这边有多少人肯动手都难说,取胜的希望是没多少的,甚至根本就没有取胜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