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在让柴夫人接手管理后宫前,就仗毙了一批。可还是没能彻底杜绝猥亵事情的发生。那些奸猾的老油子一般的内宦,谁知道哪个心里会藏了龌龊的想法,留一点的罅隙,可能就会害了孩子们的一辈子。
扈三娘把宫里涉及孩子们的事情先安排好了,然后才有心情问起朝中别的事儿来。
柴夫人把自己知道的挑着重点的先说了,然后说起一些绯闻八卦。
李纲做宰相不错,挑的那些个辅助他做事的官员,也是很顶用的。前宋能干活的官员早都适应了在赵佶的不靠谱之下,怎么为自己管辖下的百姓谋求安稳、顺遂。可滥竽充数的官员也不少,好在前宋留下的百姓也都很听话。这些百姓只要还能活下去,就不会找麻烦地做什么奋起反抗之事。
能在千军万马的考试中,中了进士的人,基本来说智商是足够的。在这改朝换代、新帝明显要裁减官员的当口,人人也都心里明白,不想造反、不想丢了饭碗的,做什么都要先忖度、忖度这天下。看,皇帝换了都没出什么波涛,裁撤一批官员下去,怕不是涟漪都不会有了。好像少了谁,对天下都没什么影响的。
还是先乖乖地看看再说吧。
谁知道土匪出身的女帝,她的肚量去到哪里啊。要是一言激恼了“女土匪”,死都没地儿哭、更没地儿说理的。
被打发去太学继续深造的那批御史,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啊。
上元节后,扈三娘开始在京畿路、京东东路、西路、西南路、西北路的所有耕地上,实行王田制。改元前出生的人,不论男女都有份。伴随这一诏令下去监察执行效果的人,是晁盖、解珍、解宝、孔明、孔亮。他们各领一路,带着一些从战场上退下来的伤残老卒、还有十五岁以上的童子军。
出发前,扈三娘把这些人召集到一处。
“你们出自梁山,这番下去要是能够做的完美,这事儿就是朕给你们的晋身之阶。你们的主要任务,就是替督察院查勘王田令的执行。你们要挨个庄子去探问百姓,是否有真的分田到户、到人。若是遇到地方官员和豪强联手阳奉阴违,你们也莫与人硬碰硬。朝廷冗官数量颇多,换一些人过去就好了。至于豪强,他们是没能力与朝廷大军抗衡的。哪怕是遇到像曾头市的曾家五虎那般的人物,只消告诉他们要田保不住命,最后也留不下田。量那些豪强也没人敢与朝廷对抗。若是遇到有欺压乡邻、背负了人命、苦主不敢上告的,你们只管报回来就好。自然有刑部下文去人,核查清楚的。”
“再一个是撤了僧田的事情。这个你们也一定要侦查好。要是我发现你们哪一道,有丝毫的敷衍,可别怪梁山的军棍不饶你们,以后就去军营里做辅兵吧。”
晁盖领头,众人赶紧站起来表态,向扈三娘表示绝不敢敷衍。尤其是晁盖,心里悔的不得了——自己在梁山是坐着第二把交椅,先是对扈三娘吩咐的事情消极怠工。自己把自己边缘化了。然后又没有参与到扈三娘的读书、考试等活动中。眼看着昔日在梁山没什么地位的新一代,逐渐在扈三娘的朝廷里领了官职,自己再蹉跎下去,可就只能跟着吴用混碗饭吃了。
而解珍等人则是论文化,还不如那些十岁的孩子。论武功,他们比扈三娘放出去的那些亲卫还差。要说在梁山还能混着吃个大锅饭,每个将领都是差不了太多的待遇。可到了汴梁,同在督察这块儿,鲁智深可比自己这些人强太多了。如今皇帝肯给自己这些人等晋身的机会,解珍牢记着表姐的话,“干好了有你的前程。干不好还可以去学。要是敢藏了心眼不好好干,官家是不给人第二次机会的。太多的官员等着实职呢。”
“这次取消僧田、还有寺庙的事情,你们也要认真去查勘,当成事情来办。前宋之前,周世宗那时候拆了的寺庙,重建起来的一个也不允留了。这次只能保留周世宗那时候允许留下的寺庙。其余的都要改做书院、或者是养济所。寺庙里也只允许有十位以下通过佛法考试的人。没通过佛法考试的,一律取消度牒。”
众人赶紧应诺了。
这些人都归吴用总领,换句话来说有点儿类似明朝的锦衣卫。但是他们只管侦查,查出来事情了交给刑部处理。若是有官员涉及了王田之事,正好可以借机再裁减一些了。
至于那些僧人,不得不说这是在是前宋的弊病之一了。不管是杀人之罪、还是放火之恶,只要找个寺庙得了主持的允许,随随便便挂个名就算出家人。然后就算是回头是岸的好人,朝廷和地方官员也不再去追究杀人放火的事儿。当然了寺庙也会拿到好处的。增容一人,寺庙就立即可以分得一份僧田。
美的他们!
寺庙享受的朝廷特殊待遇,借着僧田不用交税,也没少向佃户收租。最后肥了寺庙、亏了朝廷、乱了法度。
哼!
还想继续念经的,那就去化缘求食吧。
扈三娘可不想惯着这些人继续在法度之外逍遥。只想到僧人每日不事生产,只念念经就有远超于其他百姓的好待遇,真有是可忍孰不可忍的愤怒了。
针对没收僧田的事儿,扈三娘在外领兵的时候,收到李纲送上来的一些奏折,折子上说的大同小异:无非是寺庙、僧田关系到百姓的信念,应该从长计议、暂缓取消寺庙、僧田。
p的信仰!
汉人最信的是祖宗。四时虔诚供奉的也是他们自己的祖宗。
这些人想拖缓取消僧田政策的实施,其心里深处的想法,不过是想借着寺庙之事,来探女帝对柔性抵抗她的诏令的容忍度。
这样的行为,在扈三娘看来是完全不能开头的。让这种大事拖小,小事拖了成功了一次,以后这些官员就会循例重复十次百次千次的。
扈三娘在折子上批了大大的否字。然后把上折子的官员,全打发去太学。好好学习该如何与朝廷、与帝王保持思想认识上的一致,继而是如何在行动上保持一致。
得益于梁山贼匪的恶名、如今又和朝廷融为一体的强大禁军力量的震慑,在五月的时候,晁盖等人陆续传来了好消息。各地分田进行的都很顺利、寺庙的僧田、僧人还俗等事,也都按着各府官员给与的期限执行了。
到了七月的时候,林冲率领的大军传回来捷报。金国的中京已经落入囊中。但林冲在私下写给扈三娘的信件里,则透露出由于金国皇室的大部分成员提前逃走,以至未能一竞全功的遗憾。
这样的战报立即在朝堂上引起了轰动。金国的中京哎!那前宋不抵大辽,金国灭了辽国,而今大元占领了金国的国都。
哎呀呀,怎么想是怎么开心啊。
借着这胜利的东风,扈三娘把暂代各部尚书的人先都落了实名。然后是在朝廷各部门没名没份地干了半年多的梁山好汉。而柴夫人、顾大嫂、崔氏等,从扈三娘的身边正式走到朝堂,到六部等任职。
跟随扈三娘多年的阮小娘子等,起步就是中书舍人。一干朝臣看着居中高坐的女帝,在看看身边多出来的女官,谁也不想挑头说什么反对的话,唯心底暗暗盼着女帝能够早日生太子,下任皇帝是男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