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ongclass="top_book">强烈推荐:</strong>
垂拱殿悬挂了大大的一幅堪舆图,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标识了辽、金、黑汗、西洲回鹘、西夏、吐蕃、大理等国。而前宋的位置被扈三娘用红色圈了边界,众将自然明了这是取代的前宋的今元,目前所占有的疆域。
这也让一些初次看到这样的堪舆图、认识前宋疆域的将领嗟叹不已。那些熟悉的地名,还有用不同颜色表示的各国领土的方式,在堪舆图上直观地呈现了金国的起势、辽国的衰败、前宋在辽国和金国逼迫下的无奈。
扈三娘在将领们议论的声音渐渐小了以后,让童贯去拉开另一幅幕布,又露出一幅堪舆图。她向在座的各位将领解释道:“这是唐玄宗开元、天宝全盛时期的堪舆图。两图相较,你们当有发现,我们大元现在不仅不敢称大,而且渺小的可怜,弱小的可怜,且已经被金国欺上门了。”
扈三娘的声音已改初上梁山时候的清脆,那刻意压低的和缓声线,虽是柔和却也带着斩金截铁的刚毅。声声字字清晰地钻到在座的每一个人的心里,让人不由自主地跟着她手中竹竿的方向,在两幅堪舆图之间,来回地移动视线。
这两幅堪舆图,让前宋那些后来的降将震惊之余,更感惭愧。宋最大疆域的时候,尚且不足大唐的四分一。前些年,宋久被辽国、契丹威胁。最近的十几年,金国更是后来居上。才发生的要挟燕山府杀降将张觉之事,更像是在刚刚登基的女帝脸上,甩了一个响亮的耳光。
众将都小心地窥视扈三娘的脸色,见扈三娘面色平静,而那种山雨欲来的滞重感,却压得人有些喘气艰难。将领们都明白燕山府的官场、牵涉进张觉被斩杀一事的人,都不会有好下场了。
扈三娘沉静地将解释辽国、金国实力变化的对比、在堪舆图上的演变,交给林冲。
林冲站起来接过扈三娘手里的红头竹竿,指点着金国最初的发源地说道:“这是宁江州。在政和四年(1114年),完颜阿骨打举戈,占据了宁江州。次年建立大金国,并攻占了黄龙府。辽国天祚帝派遣了号称七十万的大军去灭金,结果在护步达冈被完颜阿骨打击溃。政和六年(1116年)金国占领了辽国的东京。
宣和二年(1120年)金国又攻占了辽的上京。宣和四年(1122年),辽的中京、西京相继落入金国手中。宣和五年(1123年),辽的最后一座京城——燕京也被金国收入囊中。而金国现在已经兵分两路向我们用兵了。”
林冲讲完金国用兵的大势,向扈三娘抱拳为礼,然后默默回归座位。
武松站起来向将领们通报最近的战况。
“金国兵分两路,向汴梁而来。西路号称十五万人马,取道太原,在太原遇到驻军抵抗。东路号称二十万人马,是由金国二太子完颜宗望率领,从金国的南京向京东东路而来,最新战报是已经攻占了河间府,这一路若没被大名府拦住,将很快推到东京汴梁。太原、大名府都亟待我们尽快派军去救援。”
战争就这样猝不及防地逼到了始立新朝的扈三娘面前。
秦明立即站起来请战,“官家,末将请令带兵去收复河间府。”
在座的所有将领,都站起来要求请战。
扈三娘示意所有人坐下,沉声说道:“这一次对抗金军、收复河间府,朕会亲自率军。汴京由李纲、裴宣、蒋敬、柴进留在朝廷总览政事。秦明你留在东京汴梁,朕留给你二十万的禁军战兵镇守汴梁城,无论内外都交与你一人定夺。你从中挑三万禁军交与孙新,护卫皇宫。所有将领十五岁以下的孩子,不论男女都迁入皇宫。各位将领若是有不放心内眷的,也可向柴夫人申请,临时迁入宫中。孙新,你要护好所有人。”
孙新站起来,大声应令。
扈三娘又对秦明和孙新继续说:“秦明、孙新,今番将我们的后方留给你俩,若失了汴梁、失了皇宫里的哪一个孩子,对我们都是莫大的损失。凡敢趁机兴风作浪、搅乱汴梁安稳的,无论是谁,杀无赦。”
扈三娘随即命童贯捧来尚方宝剑,郑重将剑赐予秦明。
秦明捧着尚方宝剑,觉得这剑沉重得压手,但他必须要肩负起镇守东京。他心里明白扈三娘早就不相信晁盖和吴用,才会留下他和孙新坐镇京师。而留下他俩的另外一个原因,是二人的娘子都快生产了。他也明白扈三娘和林冲在这次领兵之后,很可能以后都不会率军出征了,这也应该是他唯一的一次统军守护大后方的机会。他立即大声应道:“请大将军放心,末将一定会守护好汴梁。”
扈三娘点了林冲为先锋,花荣、杨志为辅助,带五千马军明日辰正出发。中军则带了公孙胜、武松、呼延灼、关胜等三十余将领,预备领了十二万大军、还有后军三万战兵、十万的辅军,在明日的巳时正出发。孙立带黄信、欧鹏等将领,率领五万步军三万辅军赶去太原。
扈三娘安排好要出征的将士,林冲立即带着几位都督去点兵。待其它将领都散去准备出征事宜,扈三娘才宣召了李纲、裴宣等临时监理朝政的宰相和各部尚书。
李纲听说扈三娘要御驾亲征,吓得大惊失色,立即激动起来跪地劝阻。他从唐太宗说到周世宗,又从宋太/祖说到宋太/宗,恨不能把三位帝王之死,都与御驾亲征划上等号。
柴进得了扈三娘的示意,上前把他拖起来。
裴宣笑眯眯地对扈三娘拱手:“臣先预祝官家旗开得胜,收复河间府。再祝大将军顺利收回燕云十六州。”
蒋敬掐着手指算了半天,苦着脸道:“大将军你要早去早回,户部的钱粮不多了。还有改元之后的土地改革,都等你呢。”
李纲简直被这仨整懵了,这是对皇帝要御驾亲征该有的态度吗?
扈三娘把朝中之事一样样地交代下去,特意吩咐李纲将明年改元后没有恩科的事情,知会给所有的州府。
这差点震得李纲又跌倒了。
“官家,新朝始立,最需要不带前朝痕迹的新科进士为天子门生,实现官家的治世奇才伟略。”李纲苦口婆心地劝扈三娘。
扈三娘摆手,“前朝太多冗官了,考核之后能胜任的,还要培训后才能派遣到地方执事。不能胜任的,还不知道有凡几。再招徕一批只会纸上谈兵的新科进士,你问问蒋先生可有足够的银米供给?”
蒋敬苦着脸说道:“官家,若没有裁掉那二十几万的只会种地、扛东西的禁军,就是这四十万禁军的吃饭都是问题呐。”
李纲劝阻皇帝取消御驾亲征不成,反被裴宣等人的说辞弄得心生郁闷。涉及银钱米粮,他知道新朝即便没到入不敷出的窘境,也还是捉襟见肘。见识了扈三娘入主汴梁以来的各项开销,心里不禁对赵佶搞的花石纲更生愤懑。
堂堂的大宋天子,居然不如梁山的贼寇更懂得体恤国力的艰难。
李纲看着扈三娘与蒋敬安排户部粮草,心里想的则是不管这些匪贼寇夺走赵家的江山用的什么手段,也不管他们驱赶大宋官吏的方式是多么地恶劣,只看他们敢率领禁军抵抗外族入侵,敢大刀阔斧地裁剪冗官,也就是他们这样土匪出身的人,才敢这么做了。但愿这样能够改了前宋百余年的冗官冗费,消了积贫积弱的沉疴。能够让百姓得到好处、能够安居乐业、能够抵御外侮,李纲想到这些,对自己从匪也不觉得愧对昔日所读的圣贤书了。
吴用在扈三娘安排了朝政后,跟在童贯的身后,带了鲁智深、晁盖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