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ongclass="top_book">强烈推荐:</strong>
(一)
朕是古来今来最特别的一位帝王。朕在有了年号、登基的时候,朕还没有出生。嗯,不是说朕那时候在母后的肚子里,而是……
朕是在父王和母后成婚两年后来到这世上的,那时候已经到了景瑞六年,就是说朕已经在位六年了。听说朕的祖母太皇太后为盼着朕的早日投生,在父王和母妃完婚后,日日去奉先殿,到皇祖父的灵牌前上香,风雨无阻。多亏了朕的曾祖母、摄政王太后拿得准主意,才使得朕的父王和母妃得以安静地等待朕的驾临。
朕的祖母是太皇太后,曾祖母是摄政王太后,对呀,朕没有说错。
你们没听明白?
朕说的很清楚,一点儿也没有混乱之处。
那是你们这些凡人的孤陋寡闻,你们不知道朕之生父生母的缘故。
唉,其实朕自己也觉得有点儿乱的。
尤其是小时候。
林太傅给朕讲解亲戚关系,朕也是很久才弄明白的。为什么朕会有两位祖父,而没有外祖父。
摄政王贾赦是朕血亲上的祖父,摄政王太后贾史氏是朕的曾祖母。噢,对了,朕在贾家的族谱上还有一个名字是贾葳。
可是朕在天下人的面前、在朝堂的名字是徒明,那是皇祖父临终前取的。朕这个名字随了母亲瑶光公主的姓,朕继承的是母亲瑶光公主之父皇的皇位。
这回你们懂了吧!
简单来说就是外孙过继回去继承外家的皇位。
还不对,朕的身份从来就没有过继的说法,就是以瑶光公主亲子的身份登基的。
林太傅给朕讲解这些旧事的时候,讲了许多种的皇位继承方式,有立嫡立长立贤,有兄终弟及,还有小宗过继承继大宗,尤其着重讲了定陶王(汉哀帝)、宋朝濮王(宋英宗)、还有明世宗朱厚熜。
可朕这皇位的继承,嘿嘿,与他们谁都不一样。
朕还与林太傅讨论过这些继承方式的优缺点,最后林太傅和朕达成了一致,嫡长继承制为最好,简单明了,少了不必要的麻烦。
但要是嫡长子不成器呢?
要是嫡长子太小,做父皇的就驾崩了呢?
可无论哪一种,对把皇位交与朕的皇祖父来说,都比朕要好。
朕想到这点,沮丧了好久的。连贾蕤邀请朕偷偷出宫去文定侯府,偷偷观礼林府唯一的仙女姑姑出嫁,朕都提不起兴致去。
朕很喜欢林太傅家的仙女姑姑,这事儿只有朕的曾祖母知道。为此曾祖母还编出来一个故事,只爱美人不爱江山的帝王。为美人放弃江山?当朕小就好骗么——有了江山,朕要什么样的美人没有!
为了美人放弃了江山,最后怎么能守得住美人的!
唉,曾祖母老了,她讲的故事一看就是骗小孩子的。朕为了哄她高兴,就把这个故事讲给弟弟贾蕤。贾蕤真傻,居然是只要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