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 瞒天过海

晚明霸主 青铜剑客 3000 字 9个月前

“哦……镇疆有何妙计,快快道来!”史可法闻言喜出望外。

林羽低头对史可法一阵耳语,史可法听得双眸放光,连道“好、好、此计甚妙,让阎先生去帮你做这件事。”

见史可法与林羽不肯说破,众人便缄口不问,除了阎尔梅留下之外,其他人各自散去。

林羽刚刚返回军中,阎尔梅就带着几个文官来到军中传令:“督师有令,因铁甲车立下大功,将会向朝廷给它请赏并留在扬州,请陛下赐它‘神威无敌大将军’的封号。故此请林总兵把铁甲车开进城中,停在督师府门前,并用大红袍遮盖起来,等候圣旨。”

听说不用把铁甲车献给朝廷,杨百里、朱标等将校俱都喜出望外,纷纷向林羽祝贺:“恭喜林总兵,有督师大人出面,看来铁甲车保住了。”

林羽微笑道:“呵呵……虽然铁甲车可以暂时留在扬州,但我和陈标统还是得去一趟京城请罪,所以我走之后军中事务还得劳烦几位兄弟。”

众目睽睽之下林羽钻进驾驶舱,开着梅卡瓦坦克自扬州北门进了城,在沿途百姓的夹道注视下直抵督师府,停在了石狮子的一侧。

“这就是炸死了上万鞑子的铁甲车啊,真是壮观!”

“不愧是太祖托梦所得的神器,简直是铜筋铁骨,太结实了,太威武了,太庞大了!”

“有这样的神器镇守扬州,何惧鞑子来犯!”

督师府门前人山人海,人头攒动,数不清的百姓把大街小巷堵了个水泄不通,围着这座威风凛凛的铁甲车品头论足。

不大会功夫,阎尔梅带着十几名士兵走出督师府,用一张巨大的红布把坦克盖了起来,并对围观的百姓道:“诸位乡亲,这铁甲车立下大功,督师要为它请封,对不住大伙了啊!”

当夜色黑下来的时候,史可法命侍卫长何刚率领百名士兵守住周围的街巷,不准任何人靠近督师府。

等到夜深人静之时,林羽辞别史可法,带着几个随从驾驶着坦克悄悄出了城门,一路向南而去。

阎尔梅则带领数十名家丁运来一堆转头,由几个泥瓦匠砌筑成坦克的形状,最后再把大红布盖在上面,掩人耳目。

史可法围着查看了一圈,颔首道:“镇疆这招瞒天过海用的不错,想来可以瞒住多铎一段时间。谁若敢走露风声,本部诛他三族!”

看完林羽递来的圣旨,史可法脸色铁青,久不能语。

“督师,朝廷降罪如此之快,多半有人向朝廷通风报信。”阎尔梅皱着眉头作出分析。

林羽点头:“我心中已有可疑之人,早晚会把他揪出来。”

“哼!”

史可法哼了一声,拂袖道,“扬州城中万余将士,三十万居民,五十万避难百姓,你能堵住几人嘴巴?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刘肇基手抚佩剑道:“军中颇多马、阮的耳目,林兄弟闹出这么大的动静,朝廷不知道才怪!”

顿了一顿,大笑道:“林兄弟倒是好胆色,其实刘某也早就觉得大明军事制度急需变革,只是人微言轻,手中无兵无权,所以有心无力。没想到林兄弟竟然以守备之身做出变革,实在让人刮目相待。”

“呵呵……多谢刘将军夸奖,既然你认同我的做法,为何不上书朝廷支持下官?”

林羽微笑着致谢,同时提出请求,“刘将军官拜左都督、太子少保,当朝一品,资历显赫,有你上书支持下官,相信朝廷一定会慎重斟酌。”

刘肇基苦笑:“我这个左都督名不符实,手中兵马不过几千人,不要说比不了左良玉,就是比起江北四镇与郑芝龙,也是不可同日而语啊,不提也罢!”

史可法皱眉道:“怎么?莫非你还想继续改革?”

林羽用坚定的眼神迎着史可法威严的目光,郑重的道:“不错,卑职打算借进献铁甲车的机会进宫面圣,恳请陛下接受我的做法,改革大明军事编制,至少也要让我们羽字营做个尝试!”

不等史可法开口,刘肇基便用洪亮的声音道:“督师,刘某以为林总兵的改制乃是为了大明着想,如今大明军制混乱,部队战斗力低下,噬需作出改革提升战力。既然林总兵敢为天下先,不惜冒着谋逆大罪改革兵制,我刘肇基又岂能畏惧流言蜚语,我愿上书支持林总兵!”

史可法本想呵斥林羽,听了刘肇基的话只能作罢,毕竟论官阶,这个从一品的武官犹在自己这个正二品的文官之上,既然他愿意支持林羽,自己又何必得罪这个刚刚立下大功的外甥女婿?

“刘总兵驰骋沙场多年,深谙用兵之道,既然连你都说镇疆做得对,那老夫就一块上书支持他改革军制。”史可法轻捋胡须,同意了林羽的做法。

林羽喜出望外,对史可法与刘肇基抱拳致谢:“多谢督师与总兵,有你们两位支持,镇疆有把握说服皇上同意我的改制。”

一直默不作声的阎尔梅轻咳一声,忧心忡忡的道:“我听林总兵适才说要把铁甲车进献给朝廷,多铎在扬州吃了大亏,倘若知道我们扬州没了铁甲车,势必会卷土重来,到那时我们又该如何抵御鞑子的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