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我现在就带你去。”
张兄很热情,就要前面带路。
洪亮轻轻扯了狄仁杰的袖子,却见狄仁杰朝他摇摇头,于是闭上了嘴巴。
自家郎君是个什么性子?他很清楚。
而且,那张兄是太学生,若真怀有歹心,怕日后也难在国子监立足。但不清楚,这位张兄是否靠谱呢?相比之下,洪亮更相信那些牙人,毕竟有市署可以作保。
只是狄仁杰既然决定了,走一遭也算不得什么。
想到这里,洪亮忙紧走几步,追上了狄仁杰两人。
张兄,大名张柬之,字孟将,襄州人。
他年二十六,比狄仁杰大五岁。同时,也比狄仁杰早来国子监两年,算是老生徒。
张柬之极为善谈,也非常热情。
他在长安生活了两年多,对长安也非常熟悉。
一边走,他一边向狄仁杰介绍。
三人就这样两前一后走出了西市坊门,直奔崇德坊而去。
“这里原本是前朝秦孝王杨俊府邸,后来被改建为两座佛寺。”
走进崇德坊,张柬之在前面带路,一边向狄仁杰介绍崇德坊内的情况。
“西门,叫做济度尼寺;东门是道德尼寺。”
说到这里,张柬之突然压低了声音,轻声道:“去岁太宗驾崩,道德尼寺就更名为崇圣寺,乃太宗别庙,如今尚在修缮之中;西门那边的济度尼寺,寺内僧尼被迁往安业坊修善寺。如今济度尼寺被改作灵宝寺,先帝嫔妃都在此削发为尼修行。”
狄仁杰听得一愣,停下脚步,朝那紧闭的寺门看了一眼。
“所以,崇德坊的治安没有任何问题。”
张柬之说着,就拉着狄仁杰走进十字巷,然后拐进了一条曲巷。
长安的里坊建筑,自有其规范的格局。
里坊中,有十字街把里坊分为四大块,而后每快区域中,又设有十字巷。于是整个里坊,就被切割成十六个区,区内有曲,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巷陌,把整个里坊串联为一体。
张柬之带着狄仁杰自曲巷中穿行,恰好绕过了灵宝寺大门,来到灵宝寺后门。
“这里距离佛寺很近,一般人都不会来这里,所以很安静。”
他笑着对狄仁杰介绍,然后径自又走进一条曲巷中,回首朝狄仁杰二人招了招手。
“走吧,就在前面。”
狄仁杰和洪亮相视一眼,跟着张柬之走进曲巷。
三人来到一座房舍前,张柬之道:“就是这里,怀英感觉如何?”
“看看里面再说。”
张柬之点点头,上前拍了拍门,大声道:“苏大娘子,是张柬之,带人来看房子!”
“郎君,咱们还要去找牙人呢。”
“我知道,我知道。”
狄仁杰虽然有些不舍,但洪亮催的急,他也只能答应。
洪亮说的不错,他还要找牙人寻住所。
接下来几年,他都会住在长安。解决住所是当务之急,的确容不得他在这里拖延。
当然了,也是他对这案子兴趣不大。
刚才他通过唇语,也清楚了死者的情况,实在是提不起兴致来。
走出人群,狄仁杰伸了个懒腰。
此时,西市渐渐热闹起来。
酒幡林立,人头簇拥。
这里距离长安丝绸之路的开远门不远,周围里坊中,居住了很多外国人,也是的西市城外一个颇具国际性的贸易市场。这里,有来自高句丽、百济、新罗和倭国的商人;也有从波斯、大食的胡商。由于大唐是当世最为强盛的帝国,许多胡商来到长安之后,被长安的繁华所吸引,干脆侨居于此,也使得大唐成为一座传奇性的国际都市。
西市分为九区,遍布货栈酒肆。
来自西域的胡姬或是在门外招揽客人,或是在酒肆中载歌载舞,更令西市多了几分异域风情。
狄仁杰自幼在太原长大,今天是来到长安的第三天。
从小到大,他何曾看到过如此景象?
一路走下来,他也不免有几分陶醉。若非洪亮提醒,他可能已经忘了今日的目的。
“怀英,怀英!”
就在狄仁杰行走街头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呼喊他的名字。
停下脚步,狄仁杰扭头看过去。
就见一个比他年长四五岁的青年,从一个酒肆里出来,一边走,一边朝他挥手。
那俊俏白净的脸上,还沾着淡淡的胭脂色彩。
“你是……张兄?”
狄仁杰看到男子,先愣了一下,旋即叫出了对方的身份。
张兄笑道:“我还道刚才看错了人,没想到真是怀英。怎么,也来这金市寻乐吗?”
金市,也是西市的别名。
狄仁杰忙摆手道:“张兄误会了,在下是来找牙人行。”
“牙人行?”
“是啊,我昨日听了张兄的介绍,准备在别处寻一住所,不打算在监舍居住。”
“原来如此……我就说嘛,监舍虽说距离国子监近,可是那边的房租至少要比其他地方高出三成,而且房间狭小,住的也不舒服。既然如此,还不如另寻住所,无非是多走些路而已。你我正当年轻,走几步路又算什么,省下来的钱,还可以多买几本书籍呢。”
狄仁杰笑道:“张兄所言,极是。”
“那你找到住所了吗?”